湖南组织部邀请媒体见证厅官选拔命题过程
□本报记者赵文明
刘希平
□本报通讯员谢婧妮
12月3日,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办公室发布消息,面向社会征集数名市民担任2013年湖南省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省属高等学校、技师学院省管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面试现场观察员。
而此前的11月23日,来自全省各地的117名考生对6个“厅级干部”职位已经展开了第一轮笔试的角逐。12月2日,笔试成绩已经公布。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的公开选拔工作相比,湖南这次选拔考试在命题环节开全国先河,首次邀请两家媒体进入封闭的命题现场,全程见证命题全过程。而《法制日报》是湖南省委组织部邀请的两家媒体之一。
据悉,湖南这种“打开天窗,照进阳光”的公选创新做法,不仅受到了中组部考评中心的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命题专家机场过安检
“等你来了,再告诉你活动内容,不要带笔记本电脑和U盘,我们会给你准备好的。”11月14日,《法制日报》记者接到湖南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邀请电话,称第二天下午请记者去参加一个采访活动,但具体是什么采访活动,这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却秘而不宣。
11月15日下午2点20分,《法制日报》记者准时赶到了湖南省委组织部会议室。记者发现,此时的会议室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
“我正准备去北京看女儿,一接到电话,马上就退票赶来了。”当记者向旁边一位杨姓女士打听活动内容时,这位杨姓女士也是一头雾水。
杨女士向记者透露,她是湖南某高校的一名教授,女儿在北京读书,她本来打算周末去北京看望女儿,昨天临时接到省委组织部“到外地出差一周”的通知,她马上退了去北京的火车票,赶到省委组织部报到。
下午2点30分,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省委组织部一领导来到会议室宣布,此次邀请大家到这儿,是参与今年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考试的命题工作。随后,参与命题的9名专家和受邀见证出题全过程的两家媒体记者,全部签署了保密协议。专家和记者的手机全部关机,分别放进一个个大信封内,写好姓名后交给工作人员保管。
“所有与公选命题相关的人员,包括媒体朋友都是临时通知,这样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隐患。”省委组织部公选办工作人员说,做好命题的保密性工作,也是为了防止题目外泄。
记者了解到,本次命题专家包括来自高校、企业命题专家7人;公共科目命题专家2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公文处理专家1人。9名命题专家根据考试专业、职业、职位需要,由省委组织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办公室从省级专家库中甄选,专家名单保密。
下午5点左右,保密协议签署完后,专家和记者上了一辆中巴车。
“现在我们去黄花机场安检,请各位都不要随意单独走动,安检完的人员,在指定地点等候,然后再一起去命题封闭区。”在去往命题基地途中,省委组织部公选办工作人员在车上嘱咐大家。
到达黄花机场后,记者发现在一个房间里面,已经设置了专门的安检装置。经过安检的人员,被要求站在一个划定的白色圈里面等候。等所有人员全部安检完后,专家们再次上车,向命题封闭区进发。
集体散步须监督人员陪同
晚上6点多,专家组抵达命题封闭区。
记者发现,这处命题封闭区地处湖南某军事基地的中心区域,有部队专人站岗,整栋楼有三层,楼型呈U字型,门口立有“警戒区”标志,除命题相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命题工作地点设在二楼的大会议室,会议厅正墙上挂有“湖南省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封闭命题基地”字样的挂牌,中间座椅布置成倒U型,公选办自备了17台分机电脑和1台总机。总机用来录入、排版、校对、印刷,分机供专家和媒体记者使用。所有电脑没连互联网,全部使用局域网。
每天早中晚饭后,可以进行餐后散步,但只能在限定区域3人以上集体散步,并有工作人员或监督人员陪同。
命题专家每人一个房间,并配有洗漱、闹钟等日常用品。如需其他必需品,由专人统一购买。
命题组中有一位特别的工作人员,他不参与命题工作,而是专门负责监督工作,对违反保密纪律、违反工作程序、私自与外界无关人员联系和接触的,做出隔离处理,并及时向组长和省公选办负责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本次的监督人员是湖南省委组织部的一名谢姓书记。
“我作为监督人员身份参与命题工作已经有多次,这次参加命题工作的监督任务有不一样的意义,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参与命题工作,但我会坚守住我的岗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谢书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谢书记还向记者回忆了他以往公选命题工作的一些经历。他认为,湖南公选命题工作每年都有改进。“以前命题现场的门钥匙是由部队配用,现在为了让工作程序更规范,命题现场的门锁都是由我们自己配备,钥匙只由我一个人看管,杜绝了各种隐患”。
一道考题斟酌十遍
在命题工作区靠右墙边有一张长约3米书桌,上面共有20多种今年的各期杂志、书籍,都是工作人员从省委研究室选取,供命题专家参考的。
“今年共有四大箱各种高水平的杂志和资料。公务科目的题目有可能就是从这些材料中截取。结合今年公选职位的专业需要,我们还准备了相关书籍,供专家出题启发使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除了文字资料之外,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还用保密U盘拷贝了数十万字的电子期刊和背景材料,供专家参考,内容涵盖相关职位分析报告、高校基本情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此次在命题上还有一些新的举措,就是加入了2名去年公选出来的领导干部参与命题。湖南某大学杨教授,去年参加了青年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后考取了湖南某大学副校长职位。杨是一位专业素质强、责任心重的年轻教授,在高校治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她由去年的考生变成了今年的命题考官。
据记者了解,此次命题内容基本原则是要注重测试领导能力、领导经验、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注重人岗相适、人职匹配、一职一卷;注重测试的实践性、时效性、灵活性和包容性。笔试内容分为公共科目卷和领导工作实务卷。
记者在命题现场发现,有些今年第一次参与出题的专家选取考题要点较慢,因为第一次出题,有点把握不准。但有几次出题经验的专家选点很快。
“出题比考试难,因为考试可以抓住考官心理答题,但考官出题就需要全面把握,不能让考生去揣摩出题人的心理,并且又能考出考生真实水平。”杨教授对记者说。
杨教授透露,她出的题都会结合现实问题,不会很死板,但“考试型”考生就不一定能做好,真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种题。
据记者了解,所有职务试卷的初稿定下来后,专家们开始对样卷进行试测,从出题素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到错别字、标点符号、文章格式是否正确,都要字斟句酌,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们根据意见修改后,还要经过专家交叉检查修改,组长审稿,工作人员检查,全体专家集体讨论等环节,整个流程走下来,一道题目至少需要斟酌10遍以上。
11月22日上午,命题专家组对所有试卷进行第一次签字确认。当天下午,中组部考评中心有关负责人赶到封闭基地,对题目进行最后一次审核。当晚,工作人员开始打印试卷,并加盖密封章。
11月23日上午,试卷被直接送至今年的省管干部公选考点——省委党校,并当场启封。下午3时,参加本次公选领导工作实务科目考试的考生们进场30分钟后,命题区封闭解除。至此,命题专家和媒体记者在此已经封闭了9天。
记者手记
公招公选考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逢考必疑”曾是困扰少数地方选人用人的一大顽疾。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湖南将命题现场向媒体开放的这种创新做法,无疑掀开了选人用人工作的“神秘”面纱,有助于选人用人工作取信于民。“密室九天”,记者目击的是紧张的命题现场,聆听到的却是民主法治前进的足音。
(原标题:密室九天 记者全程见证公选出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