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组织专家重走古盐道 艾叶滩船艚见证盐工汗水
艾叶滩的船艚
工人正在打卤水
原标题: 艾叶滩50米长船艚 见证盐工汗水
昨日,自贡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自贡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学、古建筑、交通史、盐业史方面的国内专家,从自贡市目前唯一既产盐卤又产天然气的东源井为起点,沿旭水河一路往下,重访东源井、艾叶滩、胡谨怡馆、张家花园等,涵盖井盐产地、运盐通道及盐商起居地,重新梳理盐运文化。
东源井——气卤共存的奇观大井
考察古盐道的第一站,专家们来到了自贡井盐的生产地——东源井。在自贡盐场近两千年的产盐历史上,东源井是已开凿的1.3万余口盐井、气井中低压天然气和卤水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全国产气时间最长、至今仍在生产并且保存完好的百年老井,自1892年至今累计采气6.92亿立方米。
“现在每天都可以开采一万立方米的天然气、12立方米的盐卤水。”据久大盐业集团主任工程师肖永明介绍,东源井与富世盐井、大公井、金流井、燊海井、自流井并称“盐都自贡六大名井”。
艾叶滩——船艚见证盐工汗水
艾叶古镇,川盐东运水路码头起点站,巴盐西运的陆路启运地,为富荣盐场西端井盐生产第一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自贡盐船沿旭水河入釜溪、沱江而下长江,艾叶滩是起点站,作为盐运水道上的第一码头,在古代承担岸上繁重的盐运及附属产业的装载任务,码头上连艾叶横街子,下接艾叶滩坝及沱湾,整体结构为“之”字形,坝成月亮形状。
此外,艾叶滩有一处长达50米的船艚,宽约1.5米左右,以人工凿出,仅容一条船通过,据介绍,船艚用于丰水期行船,“有时候需要盐工拉船。”在自贡市盐业历史专家宋良曦看来,艾叶滩属于“活的历史文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胡慎怡馆张家花园——盐商生活
胡慎怡堂始建于嘉庆年间,几经修建成为较大规模的住宅群,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分中区、东区和西区三部分。如今已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而“张家花园”又称“张伯卿公馆”,以仿罗马建筑设计建造的“罗马楼”闻名,据曾新介绍,贡井籍官绅张伯卿贩盐,算是半个盐商,花费40000两白银修建公馆,现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声音 连成线,系统保护
“这些都是自贡文化遗脉,是历史留下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聘教授李水城说,文物保护需要持续,而非走走看看就完了。
省考古研究院王鲁羲说,而此行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将古盐道梳理出一个走向,形成系统。此外,记者了解到,参与本次考察的20位专家来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接下来,专家们还将走访大公井、燊海井等地进行考察。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周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