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大佬纷纷涉足现代种养业现象引发“三农”专家热议

30.10.2014  02:4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李淼 董世梅)10月29日,成都,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论坛上,多位国内知名的“三农”专家学者论剑农村改革发展。这是首次在西博会期间举办的“三农”论坛。当下的热门话题——工商资本下乡,成为论坛关注的一大焦点。

        变“绕开红灯走

        为“迎着绿灯行

        从联想集团柳传志种猕猴桃,到民生银行董文标出海捕捞金枪鱼,再到新科首富马云养奶牛,商界大佬们纷纷砸巨资搞农业,引发各界对这片新“蓝海”的关注。

        工商资本下乡,带来先进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是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推手。但少数企业却打着务农的幌子进村,部分地方“非农化”现象频出。“拿完地,心里想的不是种庄稼,而是‘种’房子。”省农经总站负责人介绍,我省土地流转中同样面临此类问题。

        “现在政策强调什么呢?不能把地圈起来不用,不能把种粮的地全拿来种花、种树,更不能搞非农化建设,这方面有很多典型。”一位论坛演讲嘉宾指出,热烈欢迎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要保护大多数农户的利益。

        去年以来,严格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要求被反复提及,门槛正在提高。

        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看来,底线既然明确,工商资本下乡,就要改变以往“敢闯禁区抢先机”的思维,变“绕开红灯走”为“迎着绿灯行”,国家禁止什么就要放弃,国家鼓励什么就放手干。

        对于提高监管门槛,重庆厚积薄发置业公司董事长陈旭表现出了期待,公司去年从房地产业抽身进军农业,此次更是投资4.2亿元赴武胜打造花椒种植及深加工基地,“要求更加严格,对脚踏实地的农业企业是利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干净的‘大池子’才能养出‘大活鱼’。

        适合最关键

        还要发挥出自身优势

        工商资本下乡该干什么?

        农业部农研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要廓清两个常被模糊的方面——对于农业企业下乡,我们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其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而对工商资本到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租地,则必须慎重。“比如,卖柴油的想种万亩水稻,究竟有无能力?资本下乡养猪,是不是有优势?终归一句话,适合才是关键。

        一位论坛演讲嘉宾表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首先要准确定位,跟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都可进入,比如发展加工、运输服务业。

        “一方面,企业所从事的项目产业链要长、价值链要宽,另一方面,企业要做服务,比如为水稻种植提供种子、肥料、加工和信息等,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宋洪远建议。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则透露,中央刚刚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已经明确了方向,就是要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等。

        安上三道“防火墙

        租地时间和面积将设上限

        方向已定,管控成为关键。

        孙中华表示,为防“非农化”,中央已明确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三项制度。

        这无疑为工商资本下乡种地安上三道“防火墙”。10月29日,农业部负责人透露,将严格准入门槛,加强事后监管;定期对租地企业农业经营能力、流转承包地用途等监督检查,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等。

        同时,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将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有明确的上限控制。

        孙中华指出,政府要把好这道关,目的是把给农民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而把握政策的关键点是处理好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带动农民,而不是排斥农民。

        巴中市恩阳区对工商资本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早已有明确界定。“老板来了只管两头,一头是资金和技术,一头是销售,中间要全部交给农民,形成橄榄形模式。”恩阳区总工会主席张治国表示,此次引来北京龙谷资本投资2.5亿元到恩阳搞特种水产养殖,也要照此模式进行,让企业与农民利益深度绑定,要富一起富,而非取代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