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爱”基地让30名犯罪未成年人重返社会
中新网泸州3月19日电 题:泸州“纳爱”基地让30名犯罪未成年人重返社会
作者:周亚强 刘贞雁
“下次我让孩子单独来和你们摆哈龙门阵,我相信你们能让她走出来。”19日,十余名遭遇性侵女孩的家长,在四川泸州的“纳爱”基地接受了法律普及和心理指导。“学习园地”的电脑旁,12朵红黄紫相间的康乃馨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这看起来像是用纸折的,和这里其它装饰品不一样。
2012年夏,未成年人检察科检察官夏玉娟对一名未成年盗窃帮助犯进行背景调查时,这个女孩工整的字迹和真诚的态度让她感到意外。16岁的严歌(化名)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虽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贫寒而肄业,因为同学教唆而在一起偷盗案成为了一名帮助犯,但案发后却悔恨不已。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后,夏玉娟向院里递交了微罪不起诉的申请。
同年秋,严歌在一名好心人的资助下重返校园。在这期间,她用三天时间折叠了这12朵代表爱和关怀的康乃馨,希望自己和它们一样,永不凋谢。“我不敢想象我进监狱后会变成怎么样一个人,更不可能今天能在这么好的医院实习。”2014年春节,严歌向“纳爱”基地寄来了她的成绩单,并写下了未来的目标:将来要成为一名女军人。
和严歌的梦想一样贴在愿望墙上的,还有30张纸条,这些都是通过微罪不起诉和再教育后重新走入社会的未成年人。2011年初,四川省民调队曾通过电话问卷的方式,调查纳溪区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以及反映。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竟不是传统的“黄、赌、毒”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被摆在了首位。“近年来,纳溪区未成年犯罪人数以年均1.4倍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再犯罪率更是达到了14%。”该区检察院检察长胡运汉为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颇有感触。
胡运汉说,如果把这些孩子全部按程序送到监狱,在这个叛离期的年龄段,很可能导致可怕的恶性循环。所以在衡量是否批捕和起诉时,检察院尤为慎重。“如何让他们改过自新的回到社会,这才是我们思量的问题,‘纳爱’基地也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建立的。”
从“纳百川爱无疆扬法治助成长”的工作理念出发,“纳爱”基地从2011年的筹建之初便将“爱”作为了重要元素,所以在功能的配置上不仅将审讯室改为了会谈室,更增设了阳光驿站、游戏互动平台、学习园地等检察机关不常见的再教育设施。使这里少了些压抑的气氛,却有几分温馨的味道。
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案子中,心理咨询师和检察干警会合作设计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问卷》,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性格、个性、行为模式等,对涉罪未成年人存在心理缺陷等问题进行引导、矫治,为是否逮捕、起诉工作提供依据。实现了对每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全面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关怀。
“纳爱”基地除夏玉娟和两名专职人员外,近两年还吸引了30多名心理专家、法律人士和爱心志愿者得积极参与。所以这10多名受害者父母在这里,也能得到各方各面的支持和帮助。送走家长们后,夏玉娟赶紧坐到了视频沟通区电脑前,纳溪检察院的QQ群里,好几个头像在闪,这里都是在“纳爱”基地接受教育后重返社会的未成年人。
“夏姐姐,我不想在修理厂上班了,想去大城市闯闯,请你不要告诉我父母,好吗?”看完孩子们的留言后,夏玉娟习惯性地将电脑旁康乃馨上的灰尘抖了抖,很快和便他们聊了起来,她知道,要陪孩子们走的路还很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