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整治懒散穷 “后进村”变“后劲村”

26.01.2015  10:18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我省按照中组部相关规定,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大力整顿,下大力气整顿了1.23万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了不称职、不得力的基层党组织书记183名……极大地推进了从严管理干部、一心为民服务等规定在蜀乡大地的落地开花,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一片称赞。

  回首过去、昂然向前。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整治软弱涣散听村支部如何念好“当家经”》,展现我省一些基层党组织从“后进“”先进”的转变过程,以及他们整治软弱涣散、加强战斗堡垒作用的做法和经验,为更多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周超文 马光焱

  1月13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三江村的涉农资金打捆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尽管寒风习习,但建设工地上却是一派繁忙,挖渠系、砌条石、运沙灰,建设者干得热火朝天。

  令人想不到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七个标段的1200亩土地,2014年11月10日前还在村民手上,仅仅一个月时间,这1200亩土地就通过集中流转给了农业公司,让人不能不为其高效率点赞。而此前,该村曾因100亩土地流转耗费了5个月时间,施工进场时还组织了30多人维护秩序。“之所以有这样的高效,得益于新乐镇强推重点项目建设整治“庸懒散浮拖软”,让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新乐镇党委书记邓小军一语道破缘由。

  作风整治

  让干部不敢有懈怠

    三江村是2014年新乐镇挂牌整改的“后进村”。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三江村“两委”班子松散,集体经济增收无门,干群关系紧张,村里矛盾纠纷一度堆积,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乐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谈话,并对个别成员进行了调整,三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开始有了起色。

    2014年下半年,随着全省试点涉农资金打捆项目在三江村全面启动,为巩固“群教”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新乐镇党委、政府把强推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整治 “庸懒散浮拖软”主要抓手。三江村打捆项目共需要新流转土地1200亩,涉及530多户村民,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村“两委”主要干部的执行力和履职情况、个人德能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进程。为全面攻坚克难,新乐镇出台实施了《新乐镇开展‘庸懒散浮拖软’问题专项整治意见》,着力从治庸提能力、治懒振精神、治散正风气、治浮求务实、治拖增效率、治软强责任,在镇机关、村(社区)干部管理上动真格、出狠招,以制度强化执行力,切实解决精神不振、不作为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敢有丝毫懈怠,主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空前激发了出来。

  创先争优

  一个月交上满意答卷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因涉农资金打捆项目实施引进的四家农业公司需流转1200亩土地。为了确保12月10日前能将土地交给公司,村“两委”就通过村民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宣传,并采取村干部联小组,小组长联村民代表、代表联系农户等举措来推进。但在土地丈量展开后,依旧有少数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尤其是几户种菜大户更是认为青苗费500元/亩补偿、880斤黄谷/亩租金过低。

  面对这一情况,村“两委”一方面加强向广大群众宣传项目落户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村“两委”干部推行“5+2”、“白+黑”的工作方法,到所联系的村民小组和农户家中,一遍遍讲政策、讲发展;一次不行,就来二次、三次,直到村民思想疙瘩解开为止。为了说服种菜大户朱小明同意流转,村主任刘成林还到村里新引进的一家农业公司,为他找到了一份月收入达6000多元的管理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三江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流转的1200亩土地从丈量到交地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产村相融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虽然流转的土地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但随着绿之源、启玉葡萄园、毕红园农业生态公司以及来自浙江的生态草莓园的入驻,已经让三江村的农民尝到了土地集中流转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些天,刚刚将自家3亩多土地流转给企业的三江村村民刘树伦夫妇,即被启玉葡萄园聘为公司的专业管理员,每天8点钟上班,下午6点下班,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刘树伦感慨地说:“没想到40多岁了,我还能像城里那些企业工人一样,按时上下班,按时领月薪。不花一分投资、不流一颗汗水,我家每年还有4000多元的土地流转收益。

  刘树伦等村民到村里的农业公司“上班”当“产业工人”,而在今年6月就可入住“新村聚居点”的曹永珍等人却另有自己的打算:“功能设施配套的新村聚居点建成后,我要靠着我的厨艺办一家‘曹氏农家乐’,依托村里生态观光农业园引来的游人,到时我的农家乐不愁没客人。

    如今,随着涉农资金打捆项目和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三江村村民将像刘树伦一样将 “洗脚”上田成为领月薪的“产业工人”,或靠着乡村旅游吃上 “旅游饭”,一幅“产城一体、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画卷,正在三江村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