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多位一体监督体系 让小农水成为长效工程
四川在线消息(戴明桂) 近段时间,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玛瑙村格外热闹,村民们像过年一样,在家里摆起“九大碗”,招待给他们整山坪塘的施工队。“我们村还从来没有修得这么好的山坪塘!”望着眼前修整一新的塘,玛瑙村7社的村民蒋祖桂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了将“小农水”建成“长效工程”,泸州市纳溪区构建多位一体监督体系,让村民自己当“监工”,发放“黄牌”警告施工组织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队。
新完工的山坪塘
村民当“监工”
几个月前,蒋祖桂接到村上通知,说“小农水”项目要在村里实施,自己出10%,国家要补助70%,让大家积极报名,修塘建池。
“那些‘杂杆’施工队,整得来啥子山坪塘哦,不要把我的塘整垮了嘛……”“就是,还要我们自己出钱,我才不干。”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是没有一个人报名。“区水务局说了,你们可以亲自监督施工队干活路,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可以马上向他们反映。”见村民们都不报名,村支书李超马上拍胸脯表态:“我带个头,我来当这个监督小组的组长。”有几个村民将信将疑地报了名。
没过多久,村上抽取的施工队来到了玛瑙村,蒋祖桂的塘成了施工队实施的第一口山坪塘。“这是施工图纸,你看嘛,这个脚子要用石头砌到这样高,坝坡才能够稳定……”区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拿了一份施工图纸给蒋祖桂,教他怎样来监督施工队伍。从此,蒋祖桂就天天守在工地上,盯着工人们施工。每一沿石头、每一条缝……他都不放过。有时,他还自己拿起洋铲和沙、拌泥、灌浆。
村民其实只是纳溪区“小农水”项目监督体系当中的一个“末梢细胞”。为了扎实抓好“小农水”工程建设质量,纳溪区构建起“区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组+镇水利工作站+监理机构+村民监督小组+受益户”的多位一体监督体系。区纪检部门专门制定了《纳溪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层层落实监督责任。区水务局还制作了《纳溪区“小农水”项目技术手册》,发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镇、村和村民手中。让质量监督工作有人员、有目标、有标准。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制,每名技术人员联系指导一个镇,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杂症”。
2013年,玛瑙村实施的18口塘,已完工了13口。“这两天,村里来找我报名的人,一下又增加了24个。”村支书李超感慨地说:“看到了样板,以前那些没报名的人都后悔惨了,现在是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整塘。”
农户积极投工投劳
施工队吃“黄牌”
“区上硬是下狠手啊!”12月9日,纳溪区“小农水”办公室发出2013年度第一份“整改通知书”。由于施工组织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要求,丰乐镇皂角村的施工队成了第一个吃“黄牌”的单位。
11月底,区“小农水”办公室采取“交叉检查、互相评分”的方式,组织各村施工队伍开展第一次检查评分。对检查评比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施工队伍,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黄牌”警告,勒令限期整改。如果一个施工队伍连续收到三次“整改通知书”仍不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将出具“红牌”,施工队伍也将被剔出“纳溪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备选库”。
“被剔出备选库,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了压力,才有动力。皂角村施工队伍不敢掉以轻心,赶紧补救,组织工人们到附近的中华村、百合村、玛瑙村等村去学习经验,及时对工程进行了整改。
今年,纳溪区“小农水”项目将新建渠道69.19公里,整治渠道33.26公里;整治山坪塘265座;整治引水堰15座;整治泵站7座;新建蓄水池50口。如今,工程量已经完成了60%,区“小农水”办公室只发出了唯一一张“黄牌”。
“只有把质量抓好了,工程才能持久地发挥效益,让群众得到实惠。‘小农水’才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纳溪区水务局局长付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