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坚持“三个一切” 让群众真正当家做主

13.10.2014  14:15

   四川在线消息(段国海) 泸州市纳溪区始终紧盯民生,把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民生工程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重要的载体和抓手,把了解掌握情况对象定在群众,把转改作风成果的落脚于群众,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评判话语权交给群众,使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工程实施的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有效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一切依靠群众,请群众参与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开门纳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纳溪区能够紧紧依靠群众,开门搞活动,畅通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让群众把真心话讲出来,把真意见提出来,使活动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听意见、组织院坝会、召开座谈会、设置民情意见箱、公布民情热线电话等方式,让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参与决策,向不同层面征求项目建设意见。共向社会发放问卷调查2000余份;区委书记带头,常委班子成员分别深入老同志、镇(街道)、区级部门等层面征求意见;各单位部门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六访七进”、“走基层”、“1 N”全覆盖帮扶活动 ,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多次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百姓人家,向广大群众公开征集意见,并将意见反馈到各部门,融入到民生项目制定中,做到项目让群众“说了算”。

  同时,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废改立部分制度规定,先后废止10余项,修改完善制度40余项,新建立等30余项制度。

   一切为了群众,对群众负责

  该区各级领导干部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放在重实践、惠民生上,始终坚持学改结合、边学边改,以学促改、以改促学,对问题不敷衍、不拖拉、不推诿,立行立改,让群众感受成效、感受变化、感受实惠。

  探索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网格,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改变了过去群众找干部解决问题为干部主动面对群众解决问题,解决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726多件次,代理民生事项151项、代办服务事宜155件,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

  深入开展“1 N全覆盖”帮扶活动,党员干部与村级党组织书记、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干部、困难群众结成对子4800余对,提供帮扶服务2.3万余次,解决困难问题8000余个,帮助1.6万余人实现创业就业;推行推行“六访七进”活动,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党务、政务、警务、法律、文化、卫生和就业等七项事务,一站式现场办公,点对点地解决矛盾纠纷和办证办事,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化解民怨,搜集社情民意2200多条,解决群众关心的10类民生问题2000余件。

  截至目前,该区城乡居保财政补贴收入逐年递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达4644.01万元,较去年同期收入增幅达6.25%,较前年同期收入增幅高达112.26%。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向703名乡村医生发放补助资金87.6万元。

   一切相信群众,请群众评判

  “来自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测评是检验和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环节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依据,更是检验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问题抓得准不准,整改落实得到位不到位,必须把评判权、话语权、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交给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真正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把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蓬勃前进的不竭动力。”该区区委书记熊启权如是说。

  据了解,该区结合实际,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与电信联合开设的“田园广播”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手机网络“信息全覆盖、群众零负担”的优势特点,将“三务公开”融入到语音信息中,定期向党员群众发送三务公开内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公开内容,群众知晓率、满意率明显提升;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得实惠充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万家”主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问民情、解民忧、助民困、结民亲,带着感情抓教育实践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在组织的党组织民主测评活动中,满意率达到100%,对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满意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