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农村公交客运助力100亿全域旅游

25.12.2014  22:38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介坪 记者 丁汀)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以打造全域交通服务全域旅游为目标,以“公路围绕景区转,公交围绕景点跑”为思路,不断加快农村公交客运发展步伐。自2010年4月纳溪至大渡第一条城镇公交线路开通以来,全区已开通旅游公交线路6条,投入营运车辆50台,为聚集景区人气、提升全区旅游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实现100亿旅游产业目标奠定了发展基础。

   创新思路谋突破

   抢抓机遇谋发展。 纳溪区旅游公路以农村公路为主,客运运输发展滞后。2007年,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行公交化”实施意见,区交通运输局以此为契机,以通景公路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加快路、站、运建设。 更新观念促提高。 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参与,加强对农村客运公交化营运可行性研究,并先后两次奔赴成都、德阳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城乡公交化发展经验,详悉农村道路公交化运行中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深入了解公交化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路通车通的经验和做法。 因地制宜找定位。 纳溪区道路过境国省干线偏少,农村道路等级整体偏低,客源受赶场天和节假日影响大,分布零散。经过前期调研和充分论证,考虑到城区—大渡临港产业园区道路路面情况、安保设施具备开行城镇公交车要求,且客源充足,2010年4月在该线路试运营并获得成功,决定以城镇公交模式推进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这种营运模式当时在全省尚属首次。

2014年6月27日开行了白节城镇公交车

   合力攻坚破难题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受相关规定制约,纳溪利达公司所属城镇营运客车不能按公交车核载,城镇公交发展条件还不成熟。为尽快实现城镇公交化,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向市安监、交通、公安、交警、运管、物价等部门汇报协调,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市区两级共同推进城镇公交化建设。 有效整合镇村资源。 按照全域旅游要求,将农村通村公路指标与通景公路“打捆”下达,加大对项目镇倾斜力度,优先考虑通景公路建设、资金拨付,加强技术指导。各镇村对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站点设置、资金筹集大力配合,已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保证公交化改造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企业能动。 纳溪区交通运输局提前将每年公交线路开行计划与运输企业做好沟通衔接,运输企业提前做好开行前资金、车辆、驾乘人员准备。运输企业已先后投入资金2292万元,新购置投入营运车辆50台,培训驾乘人员100余名,保证景区道路验收即开行,将道路效益最大化。

   规范管理显成效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全区已开通城镇公交车纳溪至白节(云溪温泉)、纳溪至上马(黄桷坝)、纳溪至大渡口(酒镇酒庄、花田酒地)、纳溪至天仙镇(天仙硐前山、后山)公交线路,年运输旅客量1000万人次。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纳溪至凤凰湖、纳溪至丰乐龙车香海桂花公园等旅游公交专线建设和景区公交环线建设,促进景区运输全面升级。 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规范驾驶员的准入和培训管理,严格车辆准入标准(城镇公交车辆统一为豪华空调大巴),定期开展车辆二级维护和检测,实行定线定价。强化“科技兴安”,对每辆城镇公交车安装可燃气体防泄漏报警装置、GPS和3G视频,实时掌握车辆装载情况、运行路线、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等,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成立城镇公交分公司,实施专业化营运管理,积极顺应客运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班次和调度车辆,提高营运管理效率。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城乡)公交全覆盖和全域景区运输全覆盖,一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区各大景区的公交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为纳溪区实现100亿旅游战略目标提供优质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