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纪委书记:乡镇纪委不要耕别人地荒了自己田

30.01.2015  09:35

  “作为纪委书记,你不能怕得罪人,特别是在乡镇,人情社会味道浓,想当个好纪委书记更不容易。”近日,省纪委历史上第一次乡镇(街)纪委书记全员培训“收官”,全省共有3015名乡镇(街)纪委书记、专职纪委副书记受训,覆盖所有镇街。

  2015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系列报道之一

  “作为纪委书记,你不能怕得罪人,特别是在乡镇,人情社会味道浓,想当个好纪委书记更不容易。”近日,省纪委历史上第一次乡镇(街)纪委书记全员培训“收官”,全省共有3015名乡镇(街)纪委书记、专职纪委副书记受训,覆盖所有镇街。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强调,乡镇(街)纪委书记要增强主业意识,千万不要“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纪委书记的主业就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要敢于办案。

  乡镇纪委书记几乎都不专职

  全省乡镇(街)纪委书记培训工作从2013年12月启动,历时一年,共举办培训班18期,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1581个镇街,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省纪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参训人数占全省镇街纪检监察干部总人数的44%。

  省纪委对128名乡镇(街)纪委书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36-45岁的占64%,大学学历占63%,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平均年限是5年,任纪委书记的时间平均是3年。

  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没有一个镇街纪委书记专职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81位纪委书记表示,除了纪委工作以外,还分管部分其它工作;其中有34位表示还分管很多其它工作。在时间安排上,128位纪委书记用在纪检监察工作上的时间平均是60%,其中26人每年用在纪检监察工作上的时间不足一半。

  熟人社会防线容易断裂

  省纪委表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工作环境具有特殊性。镇街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沾亲带故、低头不见抬头见,婚丧嫁娶、年节公休期间,人情礼节繁琐,相比一般的腐败和贿赂行为,“以礼代贿”的“红包礼金”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迷惑性,如果认识发生偏差,“防线”发生了“断裂”,就会心安理得受之收之,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棋子,在监督执纪过程中闯红线、破底线。

  从广东情况来看,粤东西北腐败现象呈现出资源利用型的特征,就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谋私;而珠三角地区腐败现象呈现出权资结合型的特征,在旧城改造、资本项目运作、股份制改革等过程中以权谋私。

   课程突出实用性

  这次全员培训把课程与工作的关联性和实用性摆在突出位置。既有《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廉政战略的新方向》、《广东综合改革与防治腐败》等对宏观形势进行解读,又有《案件查办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谈话取证的方法和策略》等传授办案知识,还有《有效沟通与上下级关系处理》向学员传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新媒体时代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处置》课程提出了舆情应对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采写:南都记者黄怡 实习生吴佳妤 通讯员 粤纪宣 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