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凉山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8.05.2015  12:2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游飞   王云 何勤华)5月18日的凉山大地阳光明媚,行走在德昌县安宁河峡谷,只见近百米长扇叶的风力发电机,在笔直延伸的京昆高速路旁缓缓摇动,甚为壮观。2010年11月,德昌风电工程开工建设,实现了四川风电开发零的突破。项目截至2015年3月,已装机50台,累计完成上网电量4.25亿千瓦时,完成产值2.59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

德昌风电、宁南蚕桑、会理石榴、西昌花卉、甘洛苦荞、越西大樱桃,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依托这些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带领凉山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2014年,凉山州GDP达1314亿元,在全省12个“千亿俱乐部”中排名第七。    

产业兴城

带动凉山走上迅速发展之路

你们把蚕台上的器具放好后,再集中消毒”,5月19日,宁南县葫芦口镇银厂村蚕桑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严世友忙碌地指挥着工人。2014年,严世友的家庭农场年养蚕达到230张,产茧12000公斤,蚕业收入达到近40万元,成了宁南县响当当的养蚕状元。截至2014年年底,养蚕区域已遍布宁南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

南丝路集团是宁南的本土“重量级”企业,宁南的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就是依托该企业而发展起来的。

桑叶本身就是药物,宁南人从前也有熬食桑叶水的习惯,红军过宁南时因为不适应天气病倒了,宁南老乡还为他们熬桑叶水喝缓解病情。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做文章,开发出了‘冬桑凉茶’、‘榄椹’、‘金桑碧玉’等桑叶产品,其中一些产品已经投放市场,目前反响还不错”南丝路集团总经理林平说。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境内有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党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遗址,当地依托地理气候优势,将石榴种植作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截止2014年,全县栽植面积30万亩,果品产量34万吨,产值12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国内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    

产业发展

老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西昌市被国家授予“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今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上万亩。在礼州片区,还将建设2万亩的花卉产业园区。 “我们家3亩地,一年可收入流转费6000多元。我自己在花卉园区打工,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5月19日,在礼州花卉产业园区大棚忙着给花卉培土的田坝村村民汪达英笑着告诉记者,对于已经62岁的她来说,在家门口打工,有这些收入,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在甘洛县,高山黑苦荞是其特产。当地依托彝家山寨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黑苦荞种植基地,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黑苦荞种植行业,带动高寒山区村民脱贫致富。家住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的黑苦荞种植户罗巫卡是位彝族老乡,面对记者的采访,高兴地介绍说:“我家每年种植黑苦荞50亩,平均亩产300斤,公司给予收购价2.6元一斤,收入近四万元。不外出打工,在家种黑苦荞,也能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