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读红星路的“前世今生”,揭开成都锦江区的文化密码

13.03.2023  09:52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2日电(黄进喜)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部史书,街巷就如当中的篇章,众多的街巷,静静地书写着它的浩瀚与辉煌。穿行在成都市锦江区的街巷中,行至深处,细细品读,用心感知,可以搜寻到一段段关于锦江区的文化密码。

  3月12日下午,由锦江区委宣传部、四川川报上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锦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锦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锦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品锦江”系列读书会之“我的街巷我的城——红星路的前世今生”主题分享活动在阿来书房顺利举行。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锦江区“品锦江”文化品牌项目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锦江区坚持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并重,着力打造充分体现锦江特色的文化精品品牌,切实筑牢“锦江文化”根基。

活动现场。黄进喜 摄

  “一环二环三环路,路路都是红星路。东西南北四大街,街街都是长顺路.....”活动在欢快愉悦的颂唱声中拉开帷幕。当方言快板达人冯国宝带领孩子们演唱成都方言童谣,现场观众的儿时回忆被瞬间唤醒,大家的思绪回到了充满烟火气的成都老街巷之中。

  随后,东周社主讲人周东以“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为演讲主题向大家分享了红星路的前世故事。“建国初期,位于成都市三槐树街至玉皇观街之间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天灯巷’更名‘红星街’,是为如今的红星路之始……”跟随主讲人生动细致的讲解,观众们正式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老街旧巷的探寻之旅。

  在主讲人的分享中,几十年前,红星路还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狭窄街道,既是街坊邻居们休闲聚会拉家常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基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街头的叫卖声和巷尾作坊的“叮当”声逐渐匿迹,北打金街、南打金街、丝绵街、书院正街、塘坝街…这些充斥着红星路街巷记忆的名称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红星路摇身一变成为锦江区内一条重要的城市干道,由南至北贯穿城中腹地,延展出一条清晰的城市脉络。现场,周东将红星路的前世娓娓道来,观众们仿佛亲身游走于城市街道之中,在街景中领略锦江的人文历史故事。

  “成都的第一条街、第一条路、第一条道是什么?”“成都城市原点在何处?”“红星路的文脉之地在哪里?”讲解过程中,主讲人还向大家抛出了许多关于成都街巷的问题,介绍了书院街、华兴街两处文脉之地的发展历史,分享了他心中的两座文化高地,观众们在一问一答之间了解历史,记住乡愁,激发家国情怀。

  活动中,成都电视台主持人王安冉还为大家诵读了流沙河先生的作品《书院街由来》《梓潼桥到华兴街回顾1947年16岁到成都求学所见的红星路前身街坊》,分享流沙河先生眼中的红星路,展示红星路与文化名人文学生涯的水乳交融。

活动现场。黄进喜 摄

  随着成都城市的更新,红星路的今生是怎样的风貌?活动邀请到四川川报上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丽、A.ardon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余明旻、书院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员李丽媛、音乐剧演员孙博讲述他们与红星路之间的故事。四位嘉宾通过展示与红星路、与锦江的共同回忆,分享他们眼中锦江老街巷与新文化的融合发展,开启一场关于生活记忆和城市更新的对话。

  川报集团上行文化副总经理熊丽是地道的成都人,红星路早期的文化沉淀吸引着她,使她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工作,至今已在红星路工作生活近20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她的基因。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员李丽媛则分享了她的工作录取通知书,讲述她通过公务员考录来到书院街街道工作,并在这里工作成长。A.ardon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建筑撰稿人、摄影师余明旻带领团队打造了阿来书房,近几年一直在致力城市更新。音乐剧演员孙博是一名年轻的“新蓉漂”,他分享了两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视角,一张是在2018年他刚来成都艺考时拍摄的红星路,一张是今年刚拍的红星路,最明显的区别是西部产业中心大楼拔地而起。

  “红星路承载了我们儿时的珍贵记忆,今天在这里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触摸到了它的发展脉络,令我们感触颇深。希望锦江区今后持续开展系列活动,让大家在热爱锦江、建设锦江的过程中,不断讲好锦江故事,传播锦江声音。”在场观众纷纷表示。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下一步,锦江区将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兴城,立足在地文化和历史资源禀赋,坚持开展“品锦江”文化品牌项目系列活动,不断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彰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魅力,让“推门就是美好生活”成为市民群众的真切感受。(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