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奶产业让贫困户富起来

11.10.2017  15:10

 

畜牧业一直是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各方原因,红原奶粉、牦牛酸奶这些独具特色的畜牧食品产业发展一度面临瓶颈。近年来,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帮扶下,当地畜牧食品品牌有了大幅度提升,当地贫困牧民依靠奶产业富了起来。

我们小时候都是吃红原牦牛奶粉长大的,味道真的很好。但前几年,国产奶粉不太受欢迎,就连红原奶粉也受到影响。东西卖不好,乳业公司收的奶就少了,有时候卖奶的钱都要拖到年底才拿得到,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这些放牧的老百姓。”红原县安曲镇下哈拉玛村贫困户瓦桑初回忆说,如今,红原畜牧食品品牌提升,自家牦牛饲养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且还在红原景点月亮湾找到了“兼职”,实现了“再就业”。

红原牦牛奶粉的品质毋容置疑,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拓展不够广,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强,部分消费者对这个‘好东西’的口味并不待见,所以一段时间销售的业绩不很理想,每户牧民每年至少欠收2000元以上,实在令人痛惜。”红原县县长嘉央罗萨说。

这样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获悉情况后迅即召开食品安全专家分析会,专题研究“红原奶粉”问题。2016年初,该局成立了课题组,并安排15万元课题经费,依托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和省轻工业研究院的技术力量,抽取乳头奶、成品奶粉样品120多个批次进行比对试验,还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请到红原现场分析评估,专门研究解决牦牛乳粉的技术提升和大众口味问题。

经过技术攻关,今年初红原奶粉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将牦牛乳中的苯甲酸含量降至最低,突破了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极大提升了产品品质,将产生更好的市场效益,可惠及当地上万名牦牛饲养牧民。与之相对应的是红原奶粉市场拓展的加速和品牌的腾飞。据了解,目前,“红原奶粉”企业已在北京、广州等国内2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销售网络,部分产品还远销美国、香港等地。眼下企业正在策划,拟建设覆盖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的全球最大“牦牛产业经济走廊”。未来3至5年内,将规划铺设300个移动取奶平台,已建成53个。

红原奶粉品牌形象的回归,不仅使广大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更是让数万牧民群众从中直接受益。”四川省食药监局派驻红原县委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肖永琦透露,现在红原每户牧民每年仅牦牛鲜奶出售一项至少可收入5000元以上,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在红原县,除了奶粉,牦牛酸奶也是广受大家喜爱的好食品。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牦牛酸奶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三无”产品。“牦牛酸奶加工工艺简单,牧民群众都可像蒸馒头一样在家里自已制作。也正因为如此,过去很少有人考虑牦牛酸奶走产业化、企业化发展之路,县里仅有的几个酸奶小作坊也是无生意可做。”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主任八宝介绍说,“酸奶加工方式长期处于粗放状态,产品包装再简单不过了,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且保质期时间短,对外出售也很廉价。每年红原酸奶生产量很大,但老百姓卖得却提心吊胆,怕安全保障不了,而且收益也并不见好。

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多次组织省、州两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负责食品生产监管的同志到现场进行调研论证,邀请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到红原,对红原县规划的酸奶企业建设用地、厂址周边环境影响等开展评估,提出厂区建设的具体要求,推动酸奶企业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以由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总社名义投入新建的牦牛系列产品加工企业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正进入设备采购和生产许可评审阶段。

酸奶厂投产后,每年可生产酸奶400吨,销售额至少可达400万元。后面奶渣、酥油、肉肠、血肠、干酪等8个牦牛系列产品再陆续投入生产,效益也一定会很可观。我们还考虑安排近百个就业岗位,吸纳近万户牧民家庭到企业入股分红。”八宝展望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