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抢新年红包 “最不要脸者”一天讨要310次

28.01.2014  16:35

  制图杨仕成

随着春节临近,曾经的短信拜年已经不时尚了,今年小伙伴们开始流行网络送红包。

最近这两天早上,成都白领张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微信群里看哪些人发了红包,一有就抢。

张强抢的红包不只是张网络图片,里面装着真钱。

除了微信,支付宝钱包也上线了“新年讨红包”功能,据悉,“最不要脸者”一天讨要310次。支付宝数据显示,仅在1月24日晚,这个被称为最“不要脸”的功能在上线一天以后,就已经发出了22万个红包,总金额超过1800万,平均每个红包都在80元以上。

微信群“抢红包

一个人带动一拨人开通支付

上周日我的微信闪了一下,原来朋友送了个红包!”张强点进去一看,里面真的装有1.34元。虽然钱很少,但还是让张强有些兴奋。在领到红包的界面上,张强还可以送红包,上限200元,将20块钱“塞入”10个“红包”,发给10个以内的小伙伴的话,每人都能领到一个红包,金额随机分配,多的能拿到几块钱,少的只有几分。如果发给10人以上,或者将红包发到几十上百人的群里,几秒钟内红包就空了,就会有人抢不到。

微信红包为何这么红?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它已经超出了红包的概念,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微信红包是让大家“”,抢到红包的人金额有多有少,会让每次参与的人有炫耀、有懊恼、有话题,才会激发用户主动的分享和传播。玩刮刮乐不也是这种感觉嘛!微信发红包背后显现出来的是移动支付融入社交关系链之后可怕的裂变能力,只要有一个人用微信发红包,他就可能带动周围的一拨人开通微信支付。

但市民徐小姐在抢到小伙伴发的20元的红包后也颇为犯难,要变现就必须绑定自己的储蓄卡,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她不想绑定。“突然收到红包,又要求绑定银行卡,我怕上当,果断放弃了。

支付宝“讨红包

最不要脸者”一天讨要310次

昨日上午,白领孟小琳打开手机,看到的却是之前没有见过的提示,“有朋友通过支付宝发来拜年信息,登录进去才发现是以这个为‘幌子’,来讨红包的!

其实,孟小琳看到的就是被称为最“不要脸”的功能“新年讨喜”。支付宝数据显示,讨红包功能在24日上线当天,就有7.9万名用户发起了31万次“讨红包”,其中成功率为49.2%。

在参与“讨红包”的用户中,男性占了近六成,“最不要脸者”讨要了310次。有网友发微博说,“以一种‘包养你’的气场给男朋友发了8.88元的红包,很快收到回礼,还是两笔,一笔是5.20,一笔是13.14,附言是‘你懂的’。”当然,送红包的用户中也不乏出手阔绰的土豪。支付宝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10元以下的红包占比达87.1%,最大的红包有9万元,上线当天7.2万人发出的22万个红包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如此来算,平均每个红包金额超过80元。

红包是“支付社交”的绝好载体。微信、支付宝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以春节红包的名义刺激老用户,带动新用户。

记者观察

支付与社交融合

无论是微信送红包,还是支付宝“讨红包",其实质都是利用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的转账功能。在抢红包这一战中,腾讯阿里各自的优劣凸显,腾讯强在关系链但弱在支付端,一个以IT记者为主的微信群里发出的红包,瞬间被几十人秒杀,若向普通亲朋好友发红包,很少人开通微信支付,收了也无法提现,此外还要遭遇支付困难、端口堵塞的情况。但这也正中腾讯下怀,通过送红包,可吸引更多人开通微信支付提现,这比嘀嘀打车返车费还有效。

而阿里则强在支付端,即使对方没有装支付宝,也能向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将红包送出去,而装有支付宝的人收到红包提现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阿里弱在关系链,支付宝送红包只能点对点发送,难以形成微信圈几百人抢红包的盛况。不过因为有了“讨红包”这个功能,平时在支付宝仅限于转账的人际关系,又多了一层节日问候的友情成分。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腾讯阿里谁能提前补上自己的短板,将关系与支付融合,谁就能率先赢得移动支付的战争。

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提 王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