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开》央视热播 四川脱贫攻坚引关注
国内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索玛花开》在央视一套热播过半,剧情发展扣人心弦,收视率也一路走高。前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电视剧《索玛花开》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让广大观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历史文献式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部主旋律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叫好又叫座,是因为该剧站在时代的高度,对现实深情关注,成功塑造了以王敏为代表的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形象,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索玛花开》是表现民族团结的一首赞歌,没有主创人员深入精准扶贫一线,就不会有这部电视剧。反过来,《索玛花开》的热播也将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发展。
大凉山精准扶贫的故事感人至深
《索玛花开》这部取材于大凉山彝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体实践的电视剧,充分展示了大凉山独具魅力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环境,反映了脱贫攻坚主战场、精准扶贫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11月6日,该剧首播当天取得开门红,此后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热捧,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文艺界、学界,都对该剧频频点赞。剧情、演员,甚至服饰,都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在网络中,该剧也“圈粉”无数,网友纷纷表示,《索玛花开》非常正能量。
前日举行的《索玛花开》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剧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上,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吉狄马加是该剧主题曲的词作者。“索玛花年年开放,男人们的月琴把快乐弹响……你看那条宽敞的大道,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首诗意的主题曲,温暖了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同时,作为凉山彝族人,出席研讨会的吉狄马加还以“家乡人”身份表达了谢意。“这部电视剧很重要的一个现实意义,就是把我们正在进行的这样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消除贫困的斗争,呈现给了全世界。这部电视剧反映的主题具有很特殊的现实意义。”吉狄马加表示,该剧之所以取得可喜成绩,是因为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对于“感人”这两个字,《索玛花开》编剧、导演王伟民也有着深刻的感受,“剧中,村民最后为主人公送行的重场戏,我曾几度泪流。”而另一个感动导演的细节是,当电视剧拍摄完成,他们准备离开凉山时,“那里的百姓纷纷流下了眼泪。”扶贫干部与村民之间的鱼水情深,令人动容。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第一书记形象
在研讨会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祥说:“《索玛花开》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第一书记形象,年轻、高学历、有干劲。我们从中看到第一书记的担当,她知识丰富,有创新的胆识和时不我待的气势,这在荧屏上是少见的,而且很接地气。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形象或文艺作品中年轻人的形象都是自我打拼、自我奋斗的形象,为国家大事业打拼的不多,但这是很重要的形象。”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陈超英认为,《索玛花开》的开头和结尾形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王敏一开始接替受伤的未婚夫周林到谷莫村当第一书记,好与周林早日结婚,看上去不那么‘高大上’,但在经历了扶贫路上的艰难险阻后,王敏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在帮助村里脱贫致富后,又去了周林牺牲的地方帮助‘悬崖村’扶贫,人物形象就高大立体了起来。”此外,剧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与时俱进,让专家眼前一亮,也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说,当谷莫村村民为争贫困户“打破头”时,王敏用大数据来化解矛盾,后来还引入了互联网+农业的概念,“这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昨晚剧情中,王力可所饰演的王敏书记,被一条十公里长的路绊住了脚。因为修路触动了旅游开发商海来史布与原村主任巫萨的利益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们炮制出的闹鬼谣言,令工程一度停摆,而后的见鬼闹剧更是让王敏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她将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村民们心中的疑惧,使这条“致富之路”快速修成呢?引人入胜的剧情,吸引着观众追剧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