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余小春:把村校当自家来打理

09.09.2014  11:40

   四川在线消息(杨伦勇) 余小春,一个朴实、憨厚的教育人,30年来一直扎根村校,先后奋战在泸县福集镇鱼箭、草坝、白云、五通、驷马坎等五个村校。虽然长期工作在比较艰苦的教育第一线,却没有一点怨言,先后送走了二十几个小学毕业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广泛好评和社会的肯定。

  自从他踏上教育战线至今,曾经遇到过不尽人意的痛苦和烦恼,但最终被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所战胜。

   因爱他选择留下选择奋力耕耘

  记得是1988年,他刚调到白云寺村小,学校在半山腰上,隔河渡水,全是山间小路。由于学校遍远,条件差,交通又不方便,很少有年青教师调到这里来,就是在这里工作的教师也想方设法要调走。一踏进校门,看到苍凉的校园,他心就凉了半截,真想一走了之。当看到全校学生围在他身边的那股高兴劲和真诚的眼神时,他的心顿时软了。通过一段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家景十分窘困,大部分学生成绩也很差,但学生们对知识非常渴望,想方设法让他留下来,这一留下就是十三年。

  1990年,是他任教的第一个毕业班。接班时,成绩在全镇倒数第一。他逐个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促心交谈,鼓励学生:“你们不是最差的,只要你们努力,一定能成为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们,相信大山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同时,边上新课边给他们补习旧知识。实在太差的就单独开小灶,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给他们补课。

  在六年级的最后一期,为了让学生们把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都系统地练习一遍,他找来以前读书时所收集的复习资料,自己买来蜡纸,利用休息时间刻成卷子。但学校穷得来连买一部油印机和白纸的钱都没有,他只得厚着脸皮找到当时的区教办支援一些白纸,并在教办的油印机上印卷子。那些天,他白天上课,晚上再到区教办印卷,第二天再拿到学校给学生们练习。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在毕业会考中该班获得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六年后这个班毕业的学生中有4人还考上了大学。

   学生灿烂的笑容是他最好的治病良药

  在那段时间里,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补习,而学校又没有伙食团,每天中午只能带点干粮将就一顿。由于长时间饱一顿饿一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作,只好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等痛过了再走。当我想到学生优异的成绩单和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时,他又忘掉了痛苦。

  由于胃痛越来越严重,且家距学校又远,妻子又上班,孩子无人照顾。妻子想让余老师调到一所距家近一些的学校,顺便好照顾孩子。想调的消息被学生知道后,他们都围到余老师身边,很多学生都泣不成声,请求他留下来。很多家长也集体找到村支部书记要求将余老师留下,还说如果余老师调走,他们的孩子就不读书了。看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依依不舍,余老师想调走的想法又被驱散了。他说:“通过这件事,让我更深的体会到山区的孩子离不开教师,我工作的意义在于点燃烛光,驱逐知识的暗角。工作虽然艰苦,但我却觉得值得。

  事隔多年后,当时这个班毕业的学生李想,大学毕业后专程来感谢余老师时激动地说:“老师,如果没有你当年留下来教我们,我的大学梦就可能不会实现。

   80%的孩子他都家访过

  说到家访,很多学生就害怕——害怕老师给家长告状。但在余老师村校教书的三十多年中,有80%的学生家里他去过,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争着让他去家访。家访时,他不仅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而学生有什么特长和优点也要在家长面前夸一夸,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那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学校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照顾。

  记得1991年白云寺村十一社有位学生,家里很穷。他知道后,经常买笔、本子、书包等学习具送给她,有时还自己拿出微不足道的工资补贴她的学费。家长和学生很是感动,几次请客叫他到家里做客,他都婉言拒绝了,学生哭了,他安慰道:“老师帮学生是应该的,这是我的职责,你家里经济还很困难,你的心意我心领了,只要你好好读书就是对我最好的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