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行 终累大德

31.10.2014  18:15

编者按 :为使新闻报道接地气、有生气,本学期学院党委宣传部启动了与一线教学训练单位密切联系,深度挖掘一线新闻素材的“新闻结对子”活动。近日,《院报》编辑部各位编辑分别前往分院、各二级学院等单位,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本网及《院报》将陆续展示采访形成的成果,旨在传递一线好声音、弘扬基层正能量。


      超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一代代人都在严丝合缝地坚守同一件事。这不是神话,而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中飞院人——广汉分院供应科的“小蜜蜂”班组。一代代新老传承,只为一个使命:持续安全供应食品。

带头班长:细嗅蔷薇,粗中有细


      “小蜜蜂”班组的大班长是供应科的书记王国政,黝黑的皮肤,魁梧的身材,是个外表粗犷,却有着细嗅蔷薇般细腻心思的人。王国政心里永远牵挂着供应科的每一项工作。他担任书记已经八年了,带领全科日常保障学生、教员、机关干部等八百余人的多餐饮食,不仅工作量大,安全压力也重如山。
      想当好供应科的领头羊可不是件简单事。基层工作表面好做,但若想干出水平,其实很难:人员调配,业务学习,每一个环节的责任承担……丝毫不敢放松。供应科有正式职工11人,劳务派遣工41人。王国政不分内外,一视同仁:每一天、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头,由责任人签字负责。
      对待工作,王国政一丝不苟,眼里揉不下沙子;对待职工,王国政却像一位慈爱的长辈,对大家呵护有加。遇到大雨天,他从不责罚迟到的职工,因为人员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班组里无论谁的建议、规划,只要合理周到,在可支配的开销内,他一律帮忙解决;他还常常组织大家进行业务学习,交流各自的经验,利用空余时间办技能比赛。
      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王国政带领全科职工保证了每天上千份盒饭的供应,大家齐心协力抵抗余震带来的心理压力。患难见真情,多年来,供应科的劳务派遣工从没有人中途请辞,大家都愿意一直干到退休。
      学生食堂有很多空闲的宣传栏,王国政没事的时候就会琢磨怎样把这些空间丰富起来。于是他带着大家编了一首食疗歌贴了上去:“紫茄去肥通脉络,生梨饭后化痰好……”一句一句不仅押韵,字里行间还有几分医嘱的味道。
      学校推行全英语教学工程以来,王国政也不甘落后,干点啥咱也能赶上学校的进步“潮流”呢?于是他利用有限的资源带领大家一起愣是把1197道菜名都翻译成了英文版本,每天到了饭点,中英文对照的菜谱在LED屏幕上来回滚动。这让训练归来的学生们眼前一亮,用吃饭间隙还能记住几个单词哩!
      粗中有细的王国政用老搭档,科长潘伦干的话讲是“老王这个当家人是把什么事都想到了的”。满墙的先进表彰奖状和牌匾都向外人证明了这个班组的不同寻常,而此时的王国政,也许早已在盘算着第62个安全年应该搞点什么“新花样”了。

实打实的干活才是硬道理


      供应科老同志多:除了最近几年新来的大厨,有好些都是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了。老同志们身上有着祖国建设大发展时期传承下来的精神:不怕环境艰苦,永远兢兢业业。这也正是供应科所提倡的“主人翁精神”的内涵。
      管理员蒋朝模参加工作已36年,他同时也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每天早上五点半上班,给炊事员安排完工作后,跟着采购员满市场跑。除了自己手头的任务外,他还是地地道道的“补丁”,哪里缺人手了,他就“补”上去。刚接受完采访,他转头就去白案区帮忙包包子了。老蒋手握师生的营养大权:菜谱、营养规划由他拟定。他的专业知识无人能比,除了基本营养配比技能,他还爱钻研书上的菜谱、电视上的养生节目来搭配师生们的食谱。
      每天学生们吃完了饭,老蒋先不让服务员收拾,而是自已一桌一桌地转悠。他是在看哪些菜剩得多,哪些菜剩得少。他要让剩得多的菜,在下一顿变成剩得少的菜。这话怎么说呢?因为每餐的菜品都是营养搭配好了的,只有改变做法,让师生们喜欢吃,这样,摄入的营养才均衡。有的学生挑食,老蒋也总有妙招,凉拌、清蒸、炖煮、煎炸,不断变换做法,不断变换口味,总要让大家吃上既营养均衡又美味可口的饭菜。老蒋说,每天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看着师生们把餐桌上的饭菜吃得光光的时候。
      如果做菜是打开学生味蕾的钥匙,那么采购员就是保卫舌尖安全的卫士。张继强在供应科专业干采购20多年了。采购工作天天都要进行,不停伙不休息,为的是菜品新鲜卫生。如果涉及到肉品,还要求供应商提供卫生许可证、宰杀证、检疫证、检验报告等证明,缺一免谈。科里还有物资考察小组,每周对供应物资进行检查,同价比质,同质比价。每每国内有动物疫情传出的时候,就是他最忙的时候。书记王国政会同他们一起到屠宰场,不定期地抽查监测鸡鸭鱼肉等摊点的肉质,观测动物的健康状况,不放过任何细节。保证食堂购买的每一只鸡、每一只鸭、每一条鱼都是活的、健康的。
      相比于老同志,邓启亮则年轻很多,但他的能力却不可忽视,他是全分院掌勺的主厨。在班组优良作风的带领下,他常常跑到成都师兄那里学习新菜品的做法,琢磨刀工的变法,牢记不同食物相克的原理,带着徒弟们相互切磋交流。最令邓启亮印象深刻的班组文化是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六亲不认”,一天六顿正餐和加餐供应,全员绷起神经容不得一个环节的卫生隐患。因为他们牢记“空中没有120”。
      如今的“小蜜蜂”班组,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契约精神,高度自律、求实。有这样踏实的基层工作人员,广大师生员工不愁吃不到满意的菜。

层层严密,打破奶酪原理的黑洞


      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一个著名的奶酪原理,大意是说:叠放在一起的若干片奶酪光线很难穿透,每片奶酪上都有孔,代表作业的漏洞或失误。光线穿过一片奶酪就是失误的发生,当光线正好与多层奶酪洞孔位置吻合,奶酪之间形成了串联关系,这就代表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个原理启示我们:不要盲目相信上一层的环节一定完全合格,而要不折不扣的对自己负责的关口严格把关。
      供应科从上到下每个人心中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每个人负责的工序都独立完成,不盲目、不侥幸。食材在被挑选时就已经经历“一摸二看三闻”的步骤了,粗加工车间里还要反复清洗干净,精加工车间对每一寸食材都要严格检查、处理。在餐厅和后厨的墙上,贴满了安全守则和公示,从食品添加剂的责任人安排,刀工切割守则到食品原料案证登记,从业人员健康制度……一应俱全,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心与责任。
      在洗菜区,硕大的冲水池划分为三个隔断,分别标有“一洗”、“二清”、“三冲”,一份菜洗三遍,不留任何侥幸隐患。在员工集中休息的天井里,有一个橱柜专门集中员工喝水的杯子,这是为了避免在工作区喝水造成食品污染。打扫卫生的拖把每一把都沥得干干的,悬挂在通风处,有效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好的发展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来实现。每天的菜品供应是重中之重,供应科用采购、验收、制作、出堂、留样五个环节来把关,尽量缩小“奶酪”上的漏洞,增加检测层级;在检查方面,落实到每一处痕迹,成为“痕迹管理”,每天用晨查、检查、巡查、打烊查来实现;每天点名讲评工作,每月分析安全形势,排查隐患,学习法律法规;每个季度,油锅起火操作、天然气安全操作、大锅菜操作、消毒柜安全操作轮番来。
      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在广汉市食药监局动态普查中,督察人员已经到达食堂门口,临时通知供应科,结果食堂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优质的卫生环境和严格的操作制度获得最高等级优胜奖,令所有人欢欣鼓舞。

      一流的员工造就一流的食堂,这就是广汉分院供应科61年安全供餐的不倒神话。让我们期待“小蜜蜂”班组的新纪录吧!

大厨邓启亮在学习菜谱

忙碌的白案师傅们

 

□殷东来 大学生记者团 窦岳 彭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