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盼用精神分析法+行为主义治愈自闭症

02.04.2014  20:56

        “星星”来自高知家庭较多,遗传“密码”是谜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造成自闭症的重要原因和遗传因素相关,这一研究结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注意到,自闭症患者来自高知家庭、特别是父亲为工科技术型人才的比例是较高的。究竟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发生了什么巨变,触动了自闭症‘天关’?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今(2)日,中国第一位精神分析家、四川大学教授霍大同说,作为精神分析师,希望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更希望能够用精神分析法结合行为主义方法来治愈患上自闭症的“星星”们。

        研究:自闭症“偏爱”工科人才

        “自闭症的主要患病原因之所以到现在仍是未解之谜,是因为人们认识它的时日尚浅。”霍大同介绍到,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并不知道何谓自闭症。直至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康纳才诊断了第一个名叫唐纳德的自闭症患者,至此,人们才开始逐步了解自闭症。根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截至2013年,全球自闭症患者已达6700万,中国的自闭症患儿也已经超过10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论表明明,自闭症的遗传度高达90%,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而且,来自高知家庭、特别是父亲为工科技术型人才的自闭症患儿比例较高。”国外研究人员西蒙·拜伦-科恩和他的同事曾于1997年在英国开展了一项涉及近2000个家庭的研究。在研究中,一半家庭至少有一名自闭症患儿,有12.5%的自闭症患父亲是工程师,有21.5%的患儿祖父是工程师。同时,研究还发现,在硅谷和其他一些科技人才集中的地方,自闭症的发病率明显偏高。这种倾向让研究人员得出一个结论,自闭症或许更偏爱“硅谷”,但究竟在遗传因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巨变,导致高知家庭诞下自闭症患儿机率更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霍大同摇摇头,“国内外专家都在研究,试图找到最终病因,但这个答案目前来说仍是未知数”。

        摸索:两种方法结合或能治愈“星星

        霍大同说,自闭症患儿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更好。“自闭症最大特征就是不与人沟通交流,很多患儿到了两三岁还不说话,才被发现患上了自闭症,这时治愈的难度就很大。而实际上,正常的婴儿在仅几个月的时候,就会通过与母亲的目光接触对人产生社会性认知。所以,当几个月宝宝总是避免与母亲目光接触的时候,就应该检查并进行及早干预”。

        “目前,国内对于儿童精神治疗的研究还太少。”霍大同说,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我国大多采取美国现代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来治疗,“通过不断反复地重复语言,训练自闭症患儿的语言能力。不过,自闭症患儿仅仅是机械地重复,并不能加以理解这些语言的意义。所以,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将行为主义法和精神分析法相结合,看看能否增大治愈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