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贫困户 “回头”查看找漏洞

06.01.2016  09:33

 

2015年12月以来,南江县对全县156个贫困村以及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交叉检查。由全县48个乡(镇)长及分管领导、业务人员组成精准识别“回头看”小组,对村内所有贫困户进行逐户实地走访。

 

精准识别工作搞得扎实与否,事关农村事业公平正义。”该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张学先说,此次走访采取定点检查、随机抽查、蹲点调研、明察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进行。

 

交叉检查找差错

 

2015年12月18日,笔者跟随赤溪乡副乡长杨光宗等人组成的检查组,来到县扶贫移民局挂联的桂花园村。该村共识别出贫困户24户83人。出发前,杨光宗多次强调,这次检查,要将真正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则不强求凑数,确保对象精准。

 

在桂花园村,杨光宗对第一书记的驻村日志、村里的产业规划、贫困户申请表等进行了检查,并一一记录、打分。“怎么这里的贫困户和实际统计得不一样呢?”在村务公开栏前,杨光宗发现贴在公开栏上的贫困户是27户,而实际识别出来的是24户。“我们昨天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取消了3户,忘记公布。”桂花园村驻村第一书记程锐一边解释,一边赶紧递上前一天评定的会议记录。

 

走村入户细考察

 

随后,检查组一行前往被取消贫困户资格的几户进行走访。“精准识别来不得半点疏忽,一定要深入了解,确保精准。”杨光宗说。

 

来到村民谭丽华家,只见几间破旧的土坯房,荒芜的园子,构成一道凄凉的景象。“她家怎么被取消了?”杨光宗有些怀疑。

 

原来,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谭丽华一家的确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她的户口上,有一个60岁的幺爸,如今在外地打工,由于腿部残疾,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好多钱,而谭丽华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在村民眼里,她家确实困难。为了解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再次调查,了解到谭丽华虽然户口留在本地,但她早已嫁了出去,在她老公所在地,他们一家开了一个商店,一年收入近10万元。因此,在第三次村民代表大会中,根据“六个不纳入”中“个体工商户不纳入”的规定,谭丽华家被取消贫困户资格。

 

我没有感到不高兴。”谭丽华说,“希望精准扶贫政策能够惠及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严查识别“走过场

 

群众是否知晓贫困户识别程序,是否认可评定结果,是否认可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实效……带着这些疑问,简单吃过午饭后,检查组再次深入村组,走访了解。在去往三组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去接孩子的村民李国慧,“对于贫困户的评定,你们有没有啥意见?”李国慧说,村民代表大会她都参加了,识别的标准、程序、步骤都是合规的。

 

为了严格贫困户识别程序,检查时各乡镇将会比对审查,按照“六个不纳入”要求,对所有贫困户信息与县区九个部门的档案资料进行严格对比,不符合的坚决退出。“细致检查,是怕有些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检查中,杨光宗一再强调精准识别关乎村民们的切身利益。

 

此次精准识别“回头看”交叉检查的结果,还将被纳入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占年度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的50%。同时,各检查组组长是此次检查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检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到底,若发现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将扣减单位目标考核分值并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川农村日报袁华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