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的西部之路——贵州篇

18.12.2015  09:57

 

   贵州是决战贫困的主战场之一。为加快扶贫攻坚,贵州自2012年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搬迁42万人。

  ■视角

  遵义:“四带四变”破题脱贫攻坚

  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好“脱贫攻坚”问题,要围绕发展生产脱贫,突出产业发展为要,使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

  绥阳县太白镇按照这个思路,探索出项目带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增收、项目资金带村集体经济“四带”发展模式,不仅能解决产业脱贫发展困境,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全镇6个村“空壳村”问题。

  该镇通过石漠化治理项目,在太平村集中流转1000亩土地作为核心油茶基地,为今后油茶加工打下基础。待三年见效后,油茶基地将扩大至1万亩,带动当地村民种植,直接解决近200人就业,20户贫困户脱贫。

  镇政府全力整合,将村民们闲散的土地通过流转后集中到每个村委会,加以利用。由此,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四变”设想逐步成为现实。

  ■延伸

  贵州易地扶贫调查: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脱贫快,“跳出深山有出路

  贵州2012年5月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9年时间,对全省47万户204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三年来,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共建设457个安置点,住房10万余套,实施搬迁42万人。

  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会同中介机构抽样调查显示,搬迁移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户均住房124平方米,略高于原有水平。社会保障有序接转,移民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移民收入明显增加,2014年人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村6个百分点。

  益生态,促进就地城镇化

  贵州八成以上国土和九成以上贫困人口地处武陵山、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就地扶贫成本高,返贫率较高。

  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把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农户作为搬迁对象,鼓励农户拆除旧房,由财政出资统一规划种花草树木恢复生态。

  移民搬迁还带动了小城镇发展。记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玉山镇看到,移民安置小区已成为玉山镇核心商业区。2000多名移民迁入玉山镇后,全镇城镇化率从40%一跃提高到70%,还带动近千人来到镇上做生意、就业。

  稳得住,尚需“投入稳增”“就业稳固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贵州将继续把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决战贫困的关键举措。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要帮助“跳出深山”的移民“落地生根”,需要建立投入稳增和就业稳固的“双稳”长效机制。同时,对扶贫移民实行差别化政策;支持鼓励贫困地区统筹使用城乡住房保障政策安置移民。(综合12月10日《贵州日报》、12月4日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