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 不搞“面子工程”

12.01.2016  11:04

 

        □张惠英 特约通讯员 肖定怀
    1月5日,笔者来到南江县杨坝镇新坝村,只见成群的南江黄羊随处可见,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公路蜿蜒山间。不经意间,就来到住在半山腰的村民吴明才家,院子里晒满了鸡蛋大的核桃,屋前的树林下一群土鸡正追赶觅食。
    “这么富裕,怎么可能是贫困户?”笔者不解地问道。“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他家一年前的样子。”同行的新坝村第一书记杨明笑着解释说:“你这么惊讶,证明我们的扶贫工作有效果了。
找病根对症下药有良方
    “我们每月保持20天时间到村开展工作,摸清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对家庭人口、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进行登记造册,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确保精准识别贫困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致富目标。”杨明说。在驻村帮扶中,工作人员记录下村民的需求,并一一落实。吴明才家发展养殖业,修了羊圈、搭了鸡棚,现在家里养了15只羊,还有一群鸡,上个月卖了一批鸡,收入2万元。“日子好过多了,以前家里5口人就指望这几亩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手里难有余钱。”吴明才感慨地说。
    “扶贫工作不能搞‘面子工程’,上面把钱拨下来,就修大门、建围墙。外面好看了,可是农民没有产业,还是穷。”杨明自从下村当第一书记以来,深有感触,“每一家情况不同,需求不同,蹲点帮扶,做到对症下药,有了产业才有持续的内发动力,只有让贫困户自己有了脱贫的意愿和动力,扶贫工作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送技术学会赚钱有希望
    “由于农村劳动者素质偏低,仅靠财政支持,脱贫难度相当大。给他们钱不如教他们如何赚钱。”南江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产业带动增收的同时,各地都把技能培训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据杨坝镇党政办主任方昕介绍,2015年11月30日那天,新坝村贫困户冯玉琢家里热闹非凡,农业局技术人员带着技术资料来到她家,给她详细讲解了如何养羊的知识。“冬季到了,羊群生病的几率很大,如果我们不把技术给她送上门,羊群很可能不能安全越冬。”技术人员说。
    今年40多岁的冯玉琢,家里有两个患有精神病的哥哥,两个孩子在校读书,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跟丈夫的肩上。为了养家,丈夫外出打工,冯玉琢在家养黄羊,方便照顾哥哥和孩子。“由于才开始养羊,技术还不成熟,技术员隔三差五的都会来看看,教我如何防范疾病等。”冯玉琢感激地说。
    杨明接过话茬介绍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冯玉琢慢慢掌握了养殖技术。上个月,她卖了8只黄羊,收入近一万元。冯玉琢对甩掉“贫困帽子”越来越有信心了。
修公路脱贫致富有出路
    “哎着呵呀,哎呀着!”在半山腰,嘹亮的号子声,久久回荡在新坝村的山谷间。“你看嘛!我们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杨明说,“这条村道路长3.15公里,已连通了一、二、三、四组,去年9月正式开工,总投资135万元,目前路基已基本竣工。
    站在新坝村村头放眼望去,一条宽阔的道路蜿蜒山间并绵延至山顶。“路没通以前,村民们很不方便。哪家要卖猪,还要请人来抬;修新房,砖瓦、沙石等材料要请人往上背。”村民张智萍感慨地说,“如今,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家里的房子也要重新翻修了,车子直达家门口,出行也就更方便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