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30.11.2015  11:30

 

如何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大竹推出三举措

 

11月17日,记者走进大竹县金鸡乡金鸡村,只见贫困户艾达江正忙着喂山羊。“今年山羊市场行情好,一只羊可以卖到六七百块钱,一年下来可增收上万元。等有了收入,我和弟弟先把病治好。”艾达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艾达江和双胞胎弟弟都患有肝病,家里为给他俩治病已欠债五六万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乡政府及时为艾家争取贷款购买50多头山羊,出资并指导他们栽种了300多株香椿树苗。

 

艾达江的故事,正是大竹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大竹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879.5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扶贫、产业扶贫、贷款贴息扶贫、劳务扶贫、基础扶贫、危房改造扶贫等七大类扶贫项目,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5.9026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80805人,预计2015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16161人。

 

如何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大竹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三大举措,给全县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实施“六个一批”分类施策效果好

 

金鸡乡金鸡村七组村民舒启政年近六旬,因患重病,每年医疗费多则五六万元,少则几千元。乡政府将他纳入了救助范畴,如今乡上的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舒启政的基本生活需求。

 

有的家庭成员生病,可能让一家人返贫,乡上就通过民政部门进行救助,同时给予产业扶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困境。”金鸡乡党委书记王勋平说,大竹县通过实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解困资助一批”的“六个一批”行动计划,确保实现“六个精准”。

 

金鸡乡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有些家庭年收入高于贫困线,但年支出比年收入还多,返贫风险较高。“如果不帮扶,可能将一个家庭拖垮,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用‘土政策’兜底。”王勋平说,比如,驻金鸡村的乡干部就帮扶了3户困难户 (不在全村169户贫困户之列),给予每户价值300元的鸡苗,指导发展产业。

 

产业帮扶打好底脱贫致富有盼头

 

脱贫不返贫,重点是通过产业,变向贫困户‘输血’为‘造血’。”省高级人民法院派驻李家乡大湾村的“第一书记”刘磊一语中的。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大竹县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推广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农民利益,并让农民获得二次收益。

 

杨通乡借力太阳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等6个专合组织,辐射带动社员500余户、2000余人致富增收;李家乡重点在省定贫困村大湾村一至四组发展核桃450亩,采取集中与分散种植相结合的办法,覆盖贫困户130户360人……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全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个,新发展核桃、柚子、白茶等特色产业2.3万亩,带动4万农户增收致富,7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680元增加到2014年6010元。

 

动态管理有保障结对帮带共致富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还要做好动态追踪管理。”庙坝镇黑水村“第一书记”张文琪道出秘笈,镇上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对贫困户台账进行动态追踪管理,一看脱贫户发展产业情况,二看家庭的收支情况,不扶持到彻底脱贫就绝不放手。

 

此外,为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大竹县组建了70个驻村帮扶工作组,选派7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争取项目、发展产业,赢得民心的同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利用亲情、乡情、友情等联结纽带,发动非贫困户带动贫困户,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解决了村上贫困户发展项目短期见效快、不够持续等难题。(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