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让花包村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30.03.2015  11:56

  “我家5亩多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每年600块钱,年底还能分红。”近日,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村民苟丕凡说,“家里还发展了养殖业,现在把以前的欠账都还清了,儿子也成家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苟丕凡家的“好日子”得益于村里的精准扶贫。距恩阳城区4.1公里的花包村,辖7个村民小组,489户1982人。“我们村去年6月通过精准识别评定建卡贫困户88户290人。”花包村村主任佘华海告诉记者。

  三个精准措施落实

  “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房子是村里的,不用交房租。我老伴不能干重活,谭洪跃每年就送给我们30几只鸡,自己还孵了几窝,养大了能卖20块钱一斤,还养了两头猪。”苟丕凡所说的谭洪跃是恩阳区农发局的干部,也是他的帮扶负责人。

  花包村通过村民提交贫困申请、多方考核、层层公示精准识别贫困户。苟丕凡是村里的乡村医生,因儿子上大学、妻子患有风湿和高血压而被确定为贫困户,村里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制定了帮扶规划和脱贫措施。

  “我们努力做到贫困户识别精准、帮扶规划精准和帮扶方案措施精准,确保扶贫工作不走形式、落到实处。”青木镇副镇长刘新学告诉记者。

  三个明白双向选择

  “谭洪跃每个月都要来我们家三四次,给我们带一些关于养殖技术的资料,我们看不懂的他还给我们讲。”苟丕凡告诉记者。

  恩阳区农发局是花包村的帮扶部门,与其他地方结对帮扶不同的是,这里贫困户与帮扶负责人之间不是硬性安排,而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的。

  帮扶负责人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后,要与贫困户面对面讲解自己为该户确定的发展项目、脱贫措施,如果贫困户觉得不合适,再换其他的帮扶负责人去,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帮扶对子才算结成。

  “贫困户要明白脱贫要发展的项目、明白是谁在帮扶;村里要明白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明白发展项目和谁在帮扶;帮扶责任人要明白发展的项目、明白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这三个双向明白就保障了扶贫措施切实有效。”刘新学告诉记者。

  多重收益脱贫致富

  记者在花包村看到,村民们正在地里移植葡萄种苗,一片片葡萄园展现在眼前。“我们种葡萄盖的是黑色薄膜,保湿效果更好,还能减少杂草生长。除了葡萄,还种了车厘子、丑柑等水果。”佘华海说,“我们村的水果主要销往巴中,以后还要建冷库,延长保鲜时间,保证水果的数量和质量。

  花包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业主,与农户合作建立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整村流转,成片发展花卉苗木500亩、种植葡萄800亩。农户通过土地出租、园区务工、利益分成等方式获得多重收益。2014年,合作社农户户均收入增长2万元以上。

  “我们家的土地全都流转出去了,我自己在园区干活,80块钱一天,年底还能分红,钱也挣了,家也照顾了。”花包村村民李玉芳告诉记者。

  一片片葡萄园、一幢幢新房子……花包村人正走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