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准扶贫有了“互联网+”,会给四川带来哪些变化?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给城市生活
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么,
在四川乡村贫困地区,
当精准扶贫有了“互联网+”,
会发生哪些变化?
▲2017年1月10日,四川省首届互联网+精准扶贫峰会举行,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产业链代表齐聚一堂,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
网络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工作的头等大事统筹推进。
而四川农村贫困区域“面大、量大、程度深”,利用“互联网+”手段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聚合优质资源投向农村、农村信息服务便捷普惠,显得更为迫切。
在2015年9月建成全国首个“全光网省”的基础上,四川又于2016年5月率先发布了“网络强省”行动计划。四川依托全光网优势,厚植“信息扶贫”理念,结合“宽带乡村”“普遍服务”等项目,花大力气解决农村宽带问题,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降低贫困群众享受信息生活门槛,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宽带乡村”试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二期28个贫困县已完成65%的建设任务,3700个贫困村中95%通光纤宽带。
另外,还对贫困群众开展通话上网优惠服务:四川电信投入1.7亿元用于农村贫困地区通信补贴,72万农村家庭享受“美丽乡村扶贫卡”;四川移动的超低价V网业务新增农村用户200万。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怀的凉山“悬崖村”免费通了网络、WIFI和电视,并向每户家庭赠送手机和机顶盒,信息天路把村民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联。
农村电商
在雅安市石棉县,80多岁的宋奶奶将自家种出的柑橘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
在农村电商方面,四川省将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重点建设20个省级电商脱贫奔康示范县,召开了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2017四川电商优质资源市州对接会”。
同时,支持京东、苏宁、淘宝、菜鸟网络等30多家知名电商企业进驻贫困地区,建设线上特色馆;与京东合作的“四川省扶贫特产馆”,组织41个县1500余种农特产品上线销售,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90元。
网络扶智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先扶智,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助力全省教育资源均等化,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一样的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去年教育部在甘孜州召开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四川省以此为契机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城域网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目前8760个边远农村山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15万个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同时,全面开展“四川农村千人互联网培训”“千乡万村送林枝”行动、“萤火虫工程·农民金融夜校”、农村妇女创业创新培训,总培训超过16万人次,有效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四川省还建设了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运行管理中心76个,在线提供专家服务18000多次,深受基层农户和科技人员欢迎。
信息服务
在信息服务方面,四川省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益民服务、现代农业等向贫困地区延伸。
大力发展信息化应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便民金融服务等领域宽带应用。
凉山州幅员广阔,山高路远,河川纵横。谁能想到,这个曾经需要靠脚走出大山,再乘车赶往县城才能办理银行业务的彝区百姓,现在足不出村就可以转账、取现、缴费和领取各类财政补贴了。截至目前,共在凉山州开通“惠农银讯通”服务网点2488个,月均交易金额1.5亿元。
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6月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102亿元,有效满足贫困户资金需求。为四川藏区所有农牧民和寺庙僧侣免费推送藏语语音手机报,搭建起藏区群众与党委政府连心桥。
网络公益
为帮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搭建情感沟通桥梁,四川还依托电信“想家”视频通话应用,大力实施“爱心小屋”关爱留守学生项目,除目前已建成的3000个爱心小屋外,四川还将投入4.5亿元资金,在全省行政村和农村学校建设15000个“益农社,想家爱心小屋”,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搭建情感沟通桥梁。
在网络公益方面,四川省持续开展“智慧广电 高清四川”“雪亮工程”等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扎实开展贫困山区“爱心午餐”、困难大学生生活救助与兼职服务、“互联网+圆梦村小”等服务项目,受惠学生达3万余人。
近年来,四川紧紧围绕“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导力量和驱动作用,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通过互联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