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26.11.2013  12:33
  一定要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需要借鉴国际上食物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政府监管等关键环节,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让人民吃上放心的食物。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布局是立足于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仅仅局限于国内耕地和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以2010年为例,中国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等于在国外使用了7.6亿亩播种面积的耕地,这相当于中国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充分利用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不仅代价太高,而且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走出去”的潜力巨大。南美洲、非洲、部分周边邻国的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如果加强合作开发,挖掘生产潜力,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粮食来源,而且能够促进合作国经济发展,对增加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具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风险控制。出于国家领土主权、国民心理、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家采取限制购买土地的政策,还有的国家采取禁止的政策。所以,海外大规模土地开发,需要在水利建设、品种繁育、机械购置、道路修建、粮食加工和储运等方面进行巨额投资。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未来确保中国粮食有效供给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城镇化加速推进,食物结构升级,带动了粮食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总量快速增加,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要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我们必须努力克服来自五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1.资源约束更加趋紧。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的淡水资源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耕地面积每年平均要减少1000多万亩,每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达到2亿亩以上,耕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

  2.谁来种田的问题凸显。据测算,2012年种植一亩粮食获得的现金收益大约是655元,仅相当于一个农民8-10天左右的外出务工收入。在比较效益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务农人口老龄化、低素质问题日益突出。

  3.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近几年干旱、洪涝、低温、台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发生的趋势不断加大,但长期以来水利设施老化、配套不完善,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等问题日益突出。

  4.增产技术的瓶颈加大。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农业的新技术储备依然不足,两种疗法不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受中国生产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影响,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面临的制约不断增强。

  5.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容忽视。当前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长期以来农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问题始终未根本改善,少数地方还出现了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