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粮食产量目标 700亿斤如何实现——解读2021年计划报告

31.01.2021  10:28

 

  1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关于四川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本次《计划报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提出了粮食产量目标——700亿斤。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部分省人大代表以及农业专家。

 

 

 

为何提?中央有要求,四川有需要

 

  “中央有要求,四川有需要。”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曾光说。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更早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指出,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民为国基,谷为民命。食品安全是安全的应有之义。同时,中央提出“六保”,其中之一就是保粮食能源安全。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四川户籍人口超过9000万,口粮、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粮食,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不仅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连基本的稳定都难以保证。

  为什么是700亿斤?曾光表示,这是综合考量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得出的一个值。最近10余年,四川粮食年产量基本维持在700亿斤左右,基本能满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所需。

 

难在哪?耕地少基础差效益低

 

  1月25日,眉山种粮大户李相德作为全国唯一一位农民代表,在北京参加了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李相德向总理反映:5年前,合作社种植每亩田净利润几百元,但是,随着人工、农资成本上涨和粮食收购保护价下调,去年他种的1200亩地,不加粮食补贴的话,每亩就只有几十元利润了。

  种粮赚的钱越来越少,势必影响种粮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粮食产量的减少。如何确保700亿斤?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认为,四川要稳定粮食产量,还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具体来说,至少包括:地少、质低、方式旧。

  先说地少。2019年,四川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八成。不多的耕地,还面临被压缩的可能与压力。受多山地形影响,四川耕作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稠密,建设用地压力大。加上四川又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红线多。如何保证种粮食的耕地面积稳定,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再看质量。四川的耕地质量不高,除了成都平原等少数地区外,其他地方连旱涝保收都做不到。加上交通地形等原因,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生产方式普遍落后。

  省人大代表、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小燕表示,四川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种植风险非常高,往往一场暴雨,一年的收成就打水漂,加上农业保险额度低、手续繁琐,几乎起不到分担风险的作用。此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补贴很小,而且分散,上述原因叠加,导致四川粮食生产效益普遍不高,这反过来影响粮食产量。

 

怎么办?落实责任,提升川粮品牌

 

  张元红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首先是政府不能缺位。一是压实粮食安全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粮食面积、产量责任层层传递下去;二是尽快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到实处,确保良田粮用,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一定要尽力贯彻良田粮用的宗旨;三是采取搞工业园区的思路种粮食,打造一批粮食特色园区,划定红线,只种粮食;四是省级层面拿出真金白银,让种粮农户有效益、有信心、有积极性,明确谁种粮补给谁、种得越多补得越多。

  邓小燕认为,要稳定粮食产量,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畅通完善农田的水网、路网,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作业;加强管理,加大农机补贴,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额,降低风险;提升品牌,四川粮食品牌化程度较低,最终结果是市场价格低,效益自然低,要拿出支持川酒川茶的力度支持粮食品牌化建设。

  “调整结构至关重要。”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文勇看来,不仅要关心产量,更要关注结构和效益。粮食生产要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种植结构,进而提升种植效益。雷文勇也提到,在加大粮食补贴力度的同时,要调整补贴方式,加大对规模种植的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