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粮靠进口 中国粮食自足率破95%红线

12.12.2013  09:37

  11月末,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年连增。然而,这一系列“丰盈”数字背后,是连年“缺粮”的事实。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2009年的粮产略大于需求,其余年份中国粮食缺口不断且日益增大。 

  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过去三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为157和175万吨。但在这些粮食国内外供应结构发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官方95%的粮食自给率红线。 

  1996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文件明确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此后的17年当中,中国的粮食总纲一直未变。但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达7236万吨,相当于该年度中国全年产量的12.2%。到2012年底,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此外,由于中国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粮食自给率被进一步拉低,这意味着,实际上中国粮食自给率可能要低得多。而有官员此前公开表示,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目前已超1/3,且将很快接近或超过一半。 

  长期以来,中国行进在“靠自己养活自己”的口号当中,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其实,在全球粮食市场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无法依靠自己实现“手中有粮”,但却能够“心中不慌”。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3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中国则位列第42位,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就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但是在有关经验上却犹如初来乍到的新手。 

  在耕地不断被消耗、粮食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单纯依赖国产日益变得成本高昂且不现实。如何优化国内资源、借助海外资源,在食品安全方面增加更多的政策灵活性,或许超越了标榜95%这一数字红线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