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4类公共财政支 总量最大是教育 居全国第5
9月25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应询台上,省教育厅、财政厅、审计厅、发改委、人社厅5部门负责人坐成一排,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与绩效”专题询问。这是继今年5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就我省医改工作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后,再次聚焦民生领域的一次专题询问。
问投入:
教育支出总量居全国第5
“全省财政教育资金投入情况如何?”陈云川委员首先发问。“我省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呈现总量大、增长快、占比高三大特点。”据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介绍,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达1036亿元,在24类公共财政支出科目中总量最大,为我省财政最大一笔单项支出。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居全国第5位。2010-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4.2%,2013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6.7%,在24类公共财政支出科目中占比最高。
为了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我省加大了民族地区的职业培训力度,“投入情况如何?”李伊林委员问。“近年来,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分配就业专项资金时,逐步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十二五’初期的2011年,两厅拨付阿坝、甘孜、凉山三州的就业专项资金为1.28亿元,2013年增至1.6亿元。”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光伟表示。
同样关注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胥健委员询问:“在解决革命老区教育投入不足上有何新举措?”“首先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提高财政补助比例,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对以革命老区为主的秦巴山区全面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王一宏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将继续加大对老、少、穷地区的支持力度。
问绩效:
800万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面对委员“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问,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我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关资金的使用方向、范围、审批程序、绩效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建立数学模型科学分配,教育经费由教育、财政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共同把关,层层签字负责、多方会审通过,重大项目实行月报、季报制度,加大资金支出绩效考评和项目建设进度督查通报。
“值得一提的是,省政府每年还将重大教育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对市州政府进行目标考核,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也会就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开展重点专项督导评估检查。”据朱世宏介绍,2012-2014年,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向各市州、扩权县人民政府和市州属高职高专院校通报经费投入情况;从2013年起,省本级每年安排财政教育投入考评奖励资金1亿元。
多管齐下,教育资金投入取得累累硕果: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面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将老少穷地区农村义教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同时,“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全省800万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省中职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问使用:
5年新建改建村校校舍达4150万平方米
贺盛瑜委员非常关心我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询问学校基建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和群众放心的建筑,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表示,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强化资金保障等措施,我省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至2013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约4150万平方米,特别是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校舍改造资金约550亿元。“今年以来,我委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发布了相关规定,对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一律按隶属关系由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投资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以此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激发社会办学的活力。”邵小龙说。
问管理:
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如何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做实做强财政监督,防止财政教育资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崔太平委员询问。“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也暴露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些薄弱环节,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财务行为不规范,甚至出现一些影响恶劣的违纪违法案件。”朱世宏说,针对这些问题,将从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程序、优化队伍,加强惩处等方面入手,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最近省教育厅报经省编委批准,将计划基建财务处分设为财务管理处和发展规划处,将审计处从纪检监审处中独立出来。同时努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我省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财局管’运行机制。”朱世宏表示。
孙云委员关心近年来对财政教育资金的审计情况,想知道在审计中发现了哪些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如何?
“2010年至2013年,全省共实施教育审计项目9500余个,审计监督覆盖学校共9700余所。”审计厅厅长黄河表示,虽然一些市县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实教育政策不到位、执行财经法规纪律不严格等问题,“但总体来看,财政教育资金的管理、使用与绩效情况逐步呈现向好趋势。” 本报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