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给成都带来了啥?

14.11.2014  04:52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明海 唐泽文 蒋君芳)11月13日,第十二届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展览馆,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展馆前人头攒动。

不仅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研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一一详细推介,驱动控制总成PCU、电池PACK、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等创新产品也一一现场展示。活动进行两天多以来,展馆现场负责人的手中,各种语言印刷的名片已堆积了厚厚一摞。

继上海之后,成都成为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选择的中国第二站。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从这场国际性的盛会中都得到了什么收获?

启示

发展急需国际化视野

虽然这只是一个行业性的活动,但探讨的话题却广泛涉及城市空间、人居环境等一系列公众话题。”经历了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的多次大大小小会场讨论之后,成都市经开区负责人深有感触。

话题衍伸,带来更多发展理念的碰撞。

在11月12日举行的TED2.0城市论坛上,来自全世界的医生、律师、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企业家和技术探索者分享了他们对于科技与城市的独到观点。

有着“气候的复仇使者”之称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特殊顾问Lalonde认为,“无论是国家地区之间,还是一国范围内的地方之间,都应加强相互间的气候治理协作。”哥伦比亚规划设计专家Penalosa则表示,“城市应该具有充分的包容性,要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人。

这些观点,带给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的成都市经开区以思考。“产业发展如果没有国际化视野,只注重眼前收益,发展方式只会一遍遍不断地推倒重来,反而造成更多资源浪费。

压力

从切实解决自身问题开始

所有的一切,都得从解决自身问题开始着手。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城市发展中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在坦言国外一些精彩交通治理案例带来启示的同时,成都公交集团董事长王昌干表示,压力也很明显:成都在越来越具有“国际范”的同时,同样也应为交通拥堵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做出自身的探索。

数据显示,成都市现有1400万人口,其中机动车保有量300多万辆,居于全国前列,全市驾驶人374.18万人,排名副省级城市第一,同时还拥有超过400万的“电马儿”。 近年来,尽管城市地铁交通建设、公交客运运力增加及二环高架路建成等措施效果明显,但交通拥堵仍然存在。

作为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的重要内容,多联式运输论坛上,专家们一致探讨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种商业模式结合的可能性。王昌干表示赞同,但他认为:“要尽量更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发挥有限城市道路的最大价值,不能让私家小汽车挤占太多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