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1878篇博文 在这里读懂“布鞋院士”
1月10日13时05分,被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先生在京逝世,享年67岁。
生前,这位中国地理遥感界的泰斗级人物,经常穿着那双80元买来的布鞋,连袜子也省了。他曾小心翼翼试图将名誉仅留在科学界。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
他走了,走得太突然,似乎并不想留下充裕的时间接受人们对自己的挂念。如今,在他生前一直自由驰骋的博客空间里,很多人在缅怀他。一位博主说,“朴朴实实地踏实做研究,默默地从事基础研究。生活洒脱、学术严谨成为他在我眼中的代名词”。还有人说,“作为一个院士,一个名人,一个被公众关注的不一样的科学家,以普通人的心态,走完了他本应该再长一些的人生”。
他走了,有人感叹“世上最像‘扫地僧’的院士没有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一双布鞋!
1月5日21点24分,李小文发表了最后一篇博客,和一位博主交流关于“逊克农场人口”的地理学意义。5天后,他因病去世。从此,他的博客不会再有更新,但他留给我们的却将永存。科学网编辑部表示,李小文先生的博客将永久保留。
从2007年7月29日起,李小文在科学网注册博客,7年多时间累计发表了1878篇博文。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讨论专业知识,也会评论时事热点。在网络世界里,他不是人们眼中高高在上的院士,而是一个名为“老邪”的博主,跟热爱科学的人交流、争辩甚至打赌。今天,本报特地精选李小文先生的8篇博文,与您一起读懂“布鞋院士”。
究学问
【地图之问】答田青博主
2015/1/5 21:24
感谢田青博主在【请教】逊克农场人口 留下的评论……兄弟的问题其实简单,逊克农场人口外流,究竟是因为农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不够,还是因为那里的人居环境太恶劣(或改善不足)。
对兄弟的简单问题,逊克农场是有一定典型意义的。首先在全球尺度卫星遥感图上基本能找到;其次80年来,它经历了农-牧-农的转换。人居环境,当年在宁古塔当披甲人的时候,那是真苦。现在人居环境应该好些了,但能不能搞小城镇化,指望较大幅度改善?田青博主十年来跑了三趟东北,不容易啊。希望能指点一下可能的历史数据源。
个人分类:怪哉虫儿 | 18277阅读 | 192评论
【请教】猿有“东南西北”的认识吗?
2014/10/11 21:45
高等哺乳动物已经有“前后左右”的方向感和一定的认识。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套坐标体系。但是在森林中生活的猿,有“东南西北”的认识吗?那是以地理位置为中心的另一套坐标体系,应该是在有巢氏以后的事。但是,不知道有何考古或研究依据?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逐步摆脱主观、趋向尽可能的客观,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比如,地球的转轴,决定了客观的南北,两极。但东西两个方向,有客观的两极吗?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 711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评时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
2014/12/15 19:48
这句诗,名气斗大,的确也美。但是老邪(编者注:李小文博客自称)总是背不顺。主要好像是“若”和“如”的多义性太重合,发音又太近似,背起来绕口,心里总是不踏实。
近来看到一位名案犯(编者注:复旦投毒案被告林森浩)给受害人家长的道歉信,引用了这句如下:“尊敬的X叔叔、阿姨:
对不起,我给你们带来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有多好……”
这背得顺的引用,比背不顺,似乎更可恶。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 3711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其实,中国真的不需要这么多赛金花
2014/8/14 17:05
科学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
每次听到硕士无业可就、大龄女博士婚姻困难的故事,心中真不是滋味;每次看到言不由衷、无病呻吟、却又臭又长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科研成果时,好像肚子里吃了个苍蝇般难受。不值呀,360行干啥不好呢,何必要去吃那些社会上不需要、浪费纳税人钱财、害了卿卿性命的苍蝇呢?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 13939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说教育
咬文嚼字:娘与妈
2014-6-1 22:24
小邪问:娘与妈,哪个更亲?似乎小邪自己认为娘更好。这个问题,牵涉到地域性,很多评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似乎从地域、习惯的角度,可以是同义词,没有比较的必要。但是,从字源的角度来说,地无分东西,肤无分黑白,婴儿发音最好学习的辅-元音结构单字就是妈。所以婴儿叫人的第一声,就是妈,这几乎是普世的。但是甲骨文里没有“妈”字,只有象形一对豪乳的“母”和派生出的、笔划复杂的“娘”。有人因此认为“妈”的称谓晚于“娘”。这是有问题的说法。因为有考证,甲骨文中的“母”发音“妈”,在驯养六畜之前。驯养六畜之后,“母”开始用于描述六畜的性别,而“妈”则加上了音部“马”。从娘与妈分别派生出的一大堆词汇,也可以找出妈比娘弱弱地更高贵和亲切的线索。
个人分类:怪哉虫儿 | 4832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请教】文化差别:对学生课堂上“提怪问”的利弊计算
2014/9/20 02:48
很多人都注意到讲座的提问环节时,我国学生提问不够踊跃,让美国人比较失落。但是,很少人提到我们中小学时代(现在不知情况如何),学生爱提怪问,是在学期总结时作为缺点之一的。理由还比较充分:你提怪问,浪费的是全班同学的时间。一个怪问5分钟,全班同学浪费的就是200分钟(按40人计算)。但是,没有讲的是,为什么是浪费?大概是因为超出大纲之外,不会考这样的题,所以就是浪费。不知年轻点的博友有过这样的经历否?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 8235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谈生活
老邪读三国
2014/10/20 20:00
现在读三国。比如重读“隆中对”,好奇的是小孔同学讲战略时用的什么比例尺的地图。小时候不注意这个细节。但是,后来回想起来,没张地图,讲了那么多地名,玄德老哥能听得明白吗?所以,老邪回想了一下,记得当时小孔同学的确是对着一张纸,用手比划着讲的。
网上查了一下,“隆中对”有两个电视连续剧版本,倒都是有地图。但是,都是在讲完之后,作为“献”礼表达的,而且是西川54州、县的大比例尺地图,大约七尺见方。这,应该是张松献地图那张,而不是“隆中对”里的那张。
个人分类:历史杂谈 | 2533阅读 |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于“尊严死”预嘱
2014/6/4 22:27
“尊严死”是“安乐死”的让步。“安乐死”迄今未合法化,而“尊严死”是合法的、至少不违法,通过神志清醒时留下的“生前预嘱”,按照个人意愿,拒绝某些特定的抢救或维持生命的措施。
老邪是签了“生前预嘱”的,所以如有不幸送医,请通知协会干预。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 2641阅读 |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编者的话
被誉“扫地僧”、自比“黄老邪”、得名“布鞋院士”……谁读懂了李小文先生呢?说真话,我不知道。
一切都很简单:李小文先生来了,李小文先生走了。也许与他最近的人才最了解他。
他的老同学树德协进中学高1963届同班同学雷永年,带着保存了50余年的李小文高中时期的青涩照片,在照片的背后还写有“高中时期学友———李小文,‘名士风流 大不拘’”的字样。
在妻子看来,丈夫李小文离开世界的方式,跟他的个性一样,“洒脱、痛快,不给别人带来麻烦”。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妻子自我安慰道,“这正随他的愿了。他走得痛痛快快,没有太多痛苦”。
我想,李小文先生就是李小文先生,他是一个有哲学个性的人,他是一个有科学个性的人,他是科学家。
要准确地理解他,确实有点难。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作为科学家、院士,他所做出的重大科学贡献和简单素朴生活反差很大,这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所想。
当然,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谁与他对照,谁都能发现谁的缺点和不足来,谁不由得就会觉得羞愧。
博客内容摘自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系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