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凭空管系统研究获杰出科技杰出贡献奖
四川科技“奥斯卡”——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奖励大会今召开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郑其)“大型云数据中心虚拟化基础架构平台”、“保障山区河流连续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成都名片”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获奖项目的领奖代表陆续步上主席台接过鲜红的奖状,台下不断闪烁的镁光灯聚焦的不是明星,而是科技工作者们。今(4)日9时,有四川科技界“奥斯卡”之称的201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召开,247项科技成果201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而最受瞩目“桂冠”——科技杰出贡献奖由四川大学教授游智胜获得。
12年后又见科技进步特等奖,被糖尿病研究拿下了
奖励大会上,此次科技进步奖获“出炉”。经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遴选出247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53项。获奖的项目中,涵盖工业、医疗卫生、农林牧业、软科学、基础理论等领域。而不得不提的是,特等奖被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及企业参与研发的“糖尿病微血病病变中的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拿下。这是继西南交通大学“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项目摘得2001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后,我省12年来唯一授予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项目。
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并不鲜见。在多年研究中,“标准化”问题的瓶颈,让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并没有太大突破。而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对糖尿病进行了符合国际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成功创制出了全球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
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段俊国,以及他的研究团队,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603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相关信息进行了前瞻性的大样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同时对其证候特点、演变规律等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国内外第一次基于循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中医证候规律系统研究。”段俊国透露,这一基本病机的发现,为制定临床诊疗方案、创制新药等提供了极具创新意义的基础。
此外,段俊国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虚瘀并治中药复方芪明颗粒”,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项目创新理论的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适应症的上市销售中药新药。
专一研究空管技术30年,川大教授摘下四川杰出贡献奖“桂冠”
除了247项科技创新项目分别获奖以外,此次大会同时还授予四川大学游志胜荣获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凭借30多年潜心研究空管技术,69岁的游志胜拿下这一四川科技界“奥斯卡”的“桂冠”。在上一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霍锁善双双荣获这一荣誉。
“获得这一荣誉,我和我的团队十分激动,深受鼓舞,备感振奋!”站上领奖台,游志胜用一连串的话表达此刻的心情。捧着奖状,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游志胜介绍,长期以来,围绕国家航空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他和他所在的团队在航空管制、航空安全、训练等方面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创新,率先在虚拟现实和多元图像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视觉合成的理论和技术,先后研制出航管雷达模拟机、程序管制模拟机,360度塔台视景模拟机,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空中管制重大装备,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广泛运用于军航、民航。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的封锁,促进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今年69岁的游志胜每天早上8点30分便到了研究室,下班后的时间仍是付给了研究。他经常对团队里的年青人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能荒废进光。科研,必须凭借长期的耕耘,才有可能获得果实。”对游志胜来说,获得了四川杰出贡献奖,并不等于攀上了科研路上的“最高峰”,在他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再接再励,做出更大贡献,绝不辜负这个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