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梁慧颖:合理运用课堂管理策略,悉心构建高效优质课堂

07.01.2015  18:37

为了解目前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现状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处以全校优质示范课和新生研讨课为对象,联合组织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邀请了15位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深入课堂,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对120余门次,共计230余班次的课程进行了听课。其中,《高等数学I》、《大学英语I》及《理论力学》三门基础课所有班次实现了听课全覆盖。

一、课堂观察

专家们发现,近半数课程的任课老师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较深的学术修养、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注重教书又育人,实行教研合一。

一些教师能非常有效地管理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用十分得体的语言和精彩的点评,消除学生表达观点时的顾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较多的机会。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动的故事、历史事件、奇闻轶事等,活跃课堂气氛。“许多教师上课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老师吸引过去了”,有专家这样评价。

还有老师从积极的方面教育学生按时到课,按时交作业,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和品德,“这种敢于批评的点点滴滴让人看到了大学教师的风范,教书育人体现其中。

      专家还反映,有部分课程存在比较突出的课堂管理问题:有的学生走神、玩手机、睡觉、低头看自己的书,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只顾自己讲课,不注意吸引学生,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有老师语速太快,学生无法跟上。还有老师提问时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理应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的过程变成了老师飞速地自问自答,这种方式往往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元旦前,徐飞校长召集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代表举行座谈,不少辅导员老师也反映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此外,有专家推测,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学习热情逐年降低,这是否与老师的课堂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窥一斑而见全豹,以上情况反映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急需改革,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亟待加强。

二、有关大学教学课堂管理的思考

  1. 概念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的目的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与学会。对老师的讲授,学生在听、持续听、爱听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除课堂教学内容外,课堂管理还应包括相关的讲述方式、讲课技能和管理策略。

溯源课堂管理研究,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课堂管理在西方成为了专门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80年代中后期从国外引入“课堂管理”术语,由此拓展了我国课堂研究视野,使得课堂上的非教学活动在此概念的统领下走向系统研究。西方和国内均有研究者对“课堂管理”概念进行了界定,认识各有侧重。西方研究者对课堂管理的定义中,约翰逊(Johnson)等人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课堂群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莱蒙齐(Lemlech)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开掘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也是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中,田慧生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陈时见提出: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刘家访定义课堂管理行为是:在课堂管理活动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达到高的效率所付出的努力和活动。以上定义分别从课堂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内容两个要素着手,认为通过课堂管理,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教学活动的展开,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以达成教学目标。

  2. 国外课堂管理模式介绍及国内研究进展

国外主要的课堂管理模式有控制取向模式、人本取向模式以及团体动力取向模式。控制取向模式中,琼斯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和课堂环境中的控制地位,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中来,并在空间上接近学生。他提倡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惩罚措施上由轻微到严重。团体动力取向模式中,库林理论认为课堂管理不应过度聚焦于学生个体行为,应探究学生组织整体特征和大多数学生心理趋势。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均是西方课堂管理行为研究的总结,揭示了课堂管理规律。国内近三十年来,从最初局限于教学论的范畴到从多学科角度审视课堂管理,并以专题研究或课程改革途径推动相关进展,课堂管理具有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但“与实践结合尚有问题”。

不过,中外学者更多关注中小学的课堂管理,涉及到大学课堂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虽然某些课堂管理模式有相通之处,但其对高等学校课堂的适用性并不是很强。

  3. 加强课堂管理及其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高校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高校的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

无论以上定义、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不同,对课堂管理及其意义是达成共识了的: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力、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减轻教师的职业焦虑,提高教学工作成效。因此,对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研究,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课堂管理的必要性,促使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为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优质示范课评价专家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管理比讲授内容更重要。

国外对有效课堂管理行为总结出的多种理论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教师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成为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对于大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管理,国内外高校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校优质示范课听课评价工作的相关发现,特建议从以下几项策略着手,加强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1.以精彩的讲授为基础,增加课堂魅力

我校优质示范课评价专家认为,好的教师可以靠自己的精彩讲授和讲课魅力感染学生,有效减少“低头族”。要增强课堂感染力,给学生以启发,一是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路清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要求教师的知识以课程为核心,具备深度和广度。有教师践行“教学学术”的理念,积极投入教学研究,紧扣前沿,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他们可以把课程的精髓讲出来,同时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考空间。澳门科技大学孙建荣教授就此的观点是:教师应首先肚里有货,方能胸有成竹,口吐莲花,物有所值,妙趣横生。

  2.以设计吸引学生的教学过程为手段,有意识地关注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关注学生期待,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一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周围各种状况的变化来引起学生注意,包括讲课的声调、强度以及节奏变化、视觉暗示等,都能为讲课获取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学习兴趣对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十分重要。教师在讲课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提供生动而有趣的实例,给解决冲突设置悬念——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获取和保持注意的方法。

  3.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986年,约瑟夫·R·科德博士等提出了“本科教育阶段有效教学七项原则”,“养成学生合作互惠的学习习惯”和“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是其中两项原则。

美国密歇根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经过实践探索和研究发现,“以学为中心”可作为一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对于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学习(Active Learning,香港高校称之为活化教学),他们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包括:(1)停下来解释,以促使学生积极聆听。他们强调,讲解新的知识点或定义一个重要概念的时候,要暂停一下,让学生去理解。(2)写作活动,如“一分钟作文”。课堂上找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写下对老师临时布置的问题的观点。(3)学生自我评估。(4)使用课堂表决器等科技手段,构建互动式课堂。(5)鼓励分组讨论、团队合作以及同学间的思考-结对合作-分享活动。(6)旋转木马式头脑风暴。(7)翻转课堂。(8)模拟和角色扮演。(9)耐心等待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做出回应。(10)将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经验融入课堂讨论。

台湾大学李纹霞博士总结出了“以学为中心”的各要素:其任务是学生增能;关注焦点是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修完课后能学到什么新知识、技能及态度;效果是学生核心能力获得发展。这些主动学习策略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4.以对课堂段落的控制为渠道,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段落主要指教师课堂推进中的几个活动阶段。加强课堂段落的管理,使段落之间相互有机衔接,可很好地提高课堂管理质量。近年来,起源于欧美地区的BOPPPS教学模型,逐步引入台湾地区和国内的高校。人对某件事的专注力只能维持大约15分钟,鉴于此,BOPPPS模块的基本概念,是将教学内容切割为一个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约莫15分钟,每个教学小单元内有其“起承转合”,所有小单元组合而成的单堂课程,亦遵循“起承转合”的脉络。这六个单元依序为暖身/导言(Bridge-in)  、学习目标身/结果(Objective/Outcome)、先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  (Post-assessment)及摘要/总结(Summary)。运用此模型的许多高校均对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形成性评估以及推进后续教学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香港理工大学谭珮雯老师建议,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做些改变,以使学生投入到活化教学中。同时,她认为,采用互动方式也别勉强老师自己,“只要能使学生思考,就已经是互动了。”老师可采取让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5.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为途径,营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

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的营造。倡导教师运用饱满的热情、多种激励手段,采用丰富的案例以及适当的疑问、设问、反问等方式,以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学生群体中有利于学习的同伴关系,用团体的力量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愉快地收获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6.以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有人说,运用高明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赢得学生心灵的秘诀。关于学生不认真听讲,除了有学生的责任外,教师也应自我反省: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受学生欢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沈阳师范大学孙绵涛教授认为,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是大学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那些东西。他特别强调大学教师应关注自己“怎么教”的方面,首先是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其次是控制教学过程的艺术,最后是掌握教学效果的艺术。

  7.以构建探索氛围为增长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大学是师生共同研究学术、传播思想的精神圣地,大学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向在于,打造能激发师生想象力、共同探寻真理的良好氛围和精神空间,从而推动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最大提升。上海交通大学袁笃平教授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和细节,在教学环境中构建探索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他认为,学生对自己认知程度的判断途径往往仅依赖于被动的作业和考试,只是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尝试自己提出问题;他们缺乏自我建构、创造知识的意识和勇气。因此,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教师可尝试将自我身份转化为协助学习、促进发展的“伙伴”,引导学生置自身于学习过程和知识建构的中心,着力培养与发现学生可能具有的热情与执着、宽广的视野、敏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判断力、描述能力(包括文字描述,数学描述)以及归纳能力等创新者需要具备的特质。

四、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支持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也指出: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欧美和我国港台地区众多大学都设立了旨在提供专业教学帮助与指导的教学中心。如哈佛大学的德里克·博克教学中心、密西根大学的教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的教与学促进中心、台湾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等。这些教学中心运作以来成效和口碑都很好,逐渐成为高校教师信赖、喜爱和推崇的专业的教学指导机构。教学是一门需要全心付出的学问,教学支持更是一股重要的支撑力量。

作为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之一,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咨询服务机构,是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发展的教学促进组织,服务宗旨是:协调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培训、研究、评估、咨询、服务等,为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使老师们对教学引以为荣,为傲而来。作为专门的支撑力量,教师发展中心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支持体系来为教师的“”提供指导帮助,即以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为主导,融合各学院力量的系统性的教学发展支持体系,通过各项教学支持与教学发展工作的开展,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而加强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我国目前的教师在职培训中,教师课堂管理方面的培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校优质示范课评价专家认为,教师的培养和提高要注意“标本兼修”,而不是“标本兼治”,要以德治校,以德用人,以德育人,“”是学校包括教学在内的一切工作的“”。

教师发展中心立足于学校实施的“人才强校主战略”之教师能力发展需要,将通过系列举措,用亲和力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帮助教师增强课堂管理能力。

1.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开展卓越教师发展计划,设计实用性强的教学发展项目,推动学校建设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大学教学文化。

2.鼓励教师坚持明辨性思考,面向教师开展以“加强课堂管理”为主题的教学技能工作坊和专题教学研究项目,推广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扩展教学视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教师潜能。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从课堂组织和教学法等方面着手改善教学。鼓励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在课堂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增强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强化协作,打造教师学习教学共同体。在基于共同目标的学习社区里,引导教师从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审视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技术,总结出符合自身风格的管理方法,并进行课堂管理策略的使用、交流与反馈。

4.具体操作层面,将引入微格教学。老师可首先进行小规模和短时间的演练,通过教学录像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管理策略进行观察和评析。教师发展中心将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其提供专业咨询,提出改进建议。也将借鉴台湾高校通行的教师同侪间相互激励的方式,老师们共同找出课堂管理问题的关键点与可能解决的方法,使教师学习到更精进的教学技巧,以构建高效的课堂。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有一段精彩论述: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发展中心将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培训活动和教学研究项目,为增强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带来改变,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善于示范和启发的优秀的、伟大的教师。

作者简介:

梁慧颖,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