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200万人签约 四川四成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18.04.2017  18:39
   核心阅读

  在四川,人们对“家庭医生”这个概念已日渐熟悉。截至去年底,四川有超过3200万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40.16%。家庭医生为普通群众带来了怎样的就医体验?家庭医生是否有助于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机制?怎样才能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请看记者的实地调查。

  “血压没问题,饮食配方记得要照做。”给一位高血压患者做完家访,李瑾收拾着医药箱,准备赶往下一户居民家里——作为成都市锦江区盐市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她在这周内要完成10多户签约居民的回访。

  “家庭医生”这个曾经“高大上”的概念,如今在四川已成为普通群众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截至去年底,四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40.16%,超过3200万人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根据四川去年底下发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省将力争在2020年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制度全覆盖。

   无偿+有偿,居民就医实现差异化管理

  “家门口就能看医生,干嘛还去医院挤呢?”72岁的邬善城是成都武侯区玉林社区居民,患有高血压的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早的一批签约患者。自从与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中心不仅为他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而且每年提供一次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享受这些服务,邬善城不用掏一分钱。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定,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而针对签约居民的收费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类似邬善城享受的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完全免费;二是含有增值内容的有偿服务项目,由居民个人承担部分费用。

  同为玉林社区居民的方悦就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了付费增值服务。“3年的费用总共才1600多元,算下来比专门儿童医院便宜多了。”方悦告诉记者,这款名为婴幼儿保健服务包的签约项目专门针对0到3岁的婴幼儿,内容包括智力筛查、黄疸测试、婴儿抚触等服务,并可全天24小时获得医护咨询。

  “家庭医生制度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成都跳伞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勇介绍说,该社区65岁以上老人共7700多人,占社区总人口11.2%,这对基层诊疗提出了大量需求。“随着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的升高,医疗咨询和照护的需求量很大。”李勇表示,家庭医生的出现,有利于医院病患“分流”到社区,尽可能节约医疗资源,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内容的有偿签约服务,为居民就医提供差异化管理。

  家庭医生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让“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机制成为现实。“需要转诊到医院时,通过家庭医生走绿色通道要快得多。”四川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设有双向转诊的三甲医院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接待社区家庭医生转来的患者,这比直接去三甲医院挂号更方便快捷。

   严进+严管,配强家庭医生团队

  根据实施意见规定,社区家庭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不仅需获得转岗培训合格证,而且要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知识。“以成都为例,当地的家庭医生转岗培训都是在省里的顶级医院完成,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四川省全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李绍敏表示,要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家庭医生需具备优良的综合业务能力。

  翻开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曾玲的绩效本,社区4支家庭医生团队的考核记录和患者评价清晰地映入眼帘。“这些都是绩效考核的依据。”曾玲表示,家庭医生的工作都有量化考核标准,工资待遇和考核结果挂钩,考核垫底者的收入只有最优者的一半左右。

  “我们当地家庭医生的平均工资收入大概在每月8000元左右,相当于二级医疗机构医生的收入。”武侯区卫计局局长田军表示,家庭医生的工资除财政拨付外,还有有偿服务项目的收入补贴,加上不用像医院那样有夜班轮值,因此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其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年一签”的制度加大了居民签约的自主性:实施意见规定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我们社区有7支家庭医生团队,哪只团队有患者改签甚至投诉,都会公布出来。”成都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肖莉表示,“一年一签”不仅体现了签约自主的原则,而且有利于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留住回头客”。

   互联网+医联体,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自从成为1000多位居民的签约医生,上午坐诊、下午回访便成为成都新华少城社区全科医生陈锐的工作常态。“有时好几位患者同时找你上门服务,就有些抽不开身了。”陈锐表示。

  “有的社区好几万甚至十多万人,家庭医生团队却不到10支。”成都市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的家庭医生团队几乎处于“饱和运行”状态,只有提高效率,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欧美的家庭医生历史比较久,制度也比较完善。”武侯区卫计局副局长高艳表示,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的健康教育和宣传等非核心工作由义工或志愿者完成,极大地减轻了家庭医生的负担,这一点值得借鉴。

  去年10月,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成立,这是一家线上线下同时运营的医院。通过相关APP,居民可以在线签约家庭医生,遇到疑难杂症,家庭医生也可在线向专家发起远程会诊。“目前已实现电子病历云端共享、生命健康体征云端监测。”该院院长张立表示,今后互联网医院还将实现电子处方和物流送药,尽可能方便家庭医生和患者双方。

  目前,“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在四川的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已不鲜见:在成都锦江区,当地正与电信部门共建家庭医生电视签约、服务平台。“打开电视进入‘家庭医生’板块,系统就会自动识别签约状态。”锦江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平台建成后,用户可通过电视接收远程医护随访服务,通过电视面对面与医生交流。

  “省内推行医联体建设,才让家庭医生真正发挥了分级诊疗的作用。”成都青白江区大同镇卫生院院长江义玺介绍,该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中纳入了医联体的医院专家,能够一起会诊复杂的疾病,让患者的转诊更加顺畅。

  四川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推行医联体全覆盖,鼓励上级医院专家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推进远程会诊、集中阅片等,让群众就近享有低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从而让家庭医生真正发挥“小病在基层、疑难有会诊、大病及时转”的作用。

  

   基层首诊应该成为就医首选(记者手记)

  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群众看病困难是普遍难题,慢性病发病率升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则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盘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类基层医疗资源,能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化解看病难题。

  盘活基层资源需要制度层面的统筹设计——打造扎根社区的家庭医生队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只要提升软硬件能力,人手较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成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医疗服务机构,家庭医生也能成为群众信赖、就诊首选的对象。在这方面,四川的做法值得借鉴:既抓人才建设又抓制度管理,让家庭医生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基层力量。

  家庭医生的作用不仅限于诊疗,对患者“按需转诊”也是其作用之一。打通从家庭医生到医疗机构的转诊通道,让社区和医院形成无缝对接,让家庭医生成为患者和医院之间的桥梁纽带,才能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当业务能力强、转诊渠道通畅的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时,看病难的问题才会最终得以解决。(记者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