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筠连县:经典黑白配 看“团林”白羽乌鸡如何出圈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9日电(吴平华 杜云 周艳)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做高效衔接,近年来,筠连县团林苗族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着重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团林白羽乌鸡”这个经典的“黑白配”成功出圈,就是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动群众壮大养殖规模和挖掘产品深度价值来实现的,目前已成为当地群众最主要的致富项目,2021年总收入达1983万元,今年预计超过2000万元。
追踪溯源 团林白羽乌鸡不平凡的前世今生
骄傲的白羽乌鸡。 滕腾 摄团林白羽乌鸡属四川山地乌骨鸡系列,是筠连乌骨鸡的主要代表。“原本我们这边的乌鸡品种很杂,有黄羽、黑羽、花羽和白羽很多种,鸡冠也有是各不相同。”团林苗族乡杉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大江介绍,现在养殖的团林白羽乌鸡是当地苗、彝、汉群众通过长期选育出的地方良种,鸡种羽毛洁白,喙、趾、肉、骨、皮黑色,冠髯绛色,耳垂雀绿或纯白色,羽型有平羽、反羽、丝羽三种。
根据《本草纲目》记述,利用白毛乌骨鸡及蛋滋补治病的有二十个配方,是妇科成药“乌鸡白凤丸”“乌鸡妇康糖浆”和“白毛乌骨鸡补酒”的主要原料。再加上团林白羽乌鸡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肉质爽口,因此成为筠连县地标产品“筠连椒麻鸡”的主要食材。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白羽乌骨鸡就成为筠连县地方特色家禽进行保护养殖。1983年,宜宾高级畜牧师刘兴辉与筠连县高级兽医师詹本奎合作,共同推动“筠连乌骨鸡”作为川南乌骨鸡代表写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1996年,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将筠连、沐川、叙永等三地乌骨鸡合并统一命名为“四川山地乌骨鸡”发布保护公告;2012年4月,“筠连县团林苗族乡苗岭白毛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成功注册“团林白羽乌鸡”商标,从此团林白羽乌鸡作为筠连乌骨鸡的代表,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
人禽共舞 推动传统放养到规模化养殖
自由生长的团林白羽乌鸡。 滕腾 摄因团林白羽乌鸡相比普通乌骨鸡好斗、喜放养、抗病性强,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等特性。传统养殖基本上是将其随意放养至山间,饿食草虫、渴饮山泉、粗粮放养的模式,为了将“小散乱”传统模式转变为“大而精”的规模化养殖。团林苗族乡党委政府从2012年开始,坚持树标准、强带动、延链条的理念大力推进团林白羽乌鸡产业发展。
2012年3月,筠连县金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为基本运作,以有机农业基地+农庄+产品加工+线上销售为基本载体,在保障团林白羽乌鸡绿色健康、生态营养的前提下,开启了标准化养殖建设之路。
2019年5月,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团林乡杉新村建立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养殖基地自动孵化及育雏小鸡达30万只,年出栏商品鸡5万余只。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2020年3月开始,我们对全乡群众意愿进行了解,又通过与县残疾人联合会对接,争取了项目支持,优先对残疾人、脱贫户等特殊群众开展林下乌骨鸡养殖技术培训,并通过签订保底回收合同的方式,为群众免费发放鸡苗,带动社员参与养殖。”团林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强表示,在不断研发乌鸡产品加工的同时,乡党委政府也会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团林白羽乌鸡养殖。
纵深发展 从单一养殖到全方位增收致富
从2019年7月,“四川篱垣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篱垣里”商标,到2020年9月“篱垣里”筠连椒麻鸡总店正式营业,开启了乌鸡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模式。同年底,篱垣里与成都一家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签订商品鸡长期供应合同,进一步打通了团林白羽乌鸡外销渠道。
据团林苗族乡党委书记郑万江介绍,团林苗族乡还将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不断扩大公司规模,继续以“有机农业基地+体验店+产品”的模式发展壮大团林白羽乌鸡养殖,依托养殖基地深入打造“团林白羽乌鸡”文化庄园,不断做大做强团林白羽乌鸡的品牌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据统计,目前养殖团林白羽乌鸡的农户达516户,其中养殖1000只以上的有9户、养殖100只以上的有25户,商品鸡年存栏超过10万只,成功解决了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