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政策防线

27.08.2014  14:19

   ——专家谈《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访谈专家:

  杨继荣 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柴剑峰 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省委最近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哪些创新性亮点?对加强我省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推动我省目前的中心工作有何重大意义?要让《意见》“落地生根”,需要解决哪些难题?8月25日,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杨继荣和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柴剑峰对《意见》进行解读。

        进一步扎紧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

        记者:《意见》有哪些创新性亮点?

        杨继荣:《意见》是巩固提升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关于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它的出台恰逢其时。《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找准了作风建设的立足点,7个方面21项具体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另一大亮点是牵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意见》第一项措施就是落实“两个责任”,强调各级党委(党组)担负作风建设主体责任、纪委担负监督责任,要以落实责任带动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成果检验责任落实。作风建设要取得长久实效还要靠制度,《意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是第三个亮点。

        柴剑峰:《意见》有很多创新之处,首先是更广泛的民众有序参与。如在考核评价中将群众意见纳入重要内容,扩大群众参与,开展社会评价综合分析。二是更精准的量化考核指标。如将作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表彰奖励、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更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要求健全省、市、县分级通报曝光机制。四是更加有效的专办制度。如实施专项督查制度、专项整治制度、专项报告制度、专项巡视制度以及和核查专报制度等一系列直通制度,实现了作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的监督。

        为推进依法治省工作提供党纪保障

        记者:《意见》的出台,对我省目前的中心工作有何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柴剑峰:通过作风建设,规范和加强权利运行约束和监督,培养领导干部更加执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意见》还为“不想腐”、“不敢腐”和“不能腐”构建了牢固的政策防线。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性修养,构建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和自律机制;通过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高压态势,整合巡视、审计、考核考察、专项检查、举报受理,形成不敢腐的环境;通过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形成腐败行为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解决不能腐的问题。

        杨继荣:《意见》对我省正在推进的依法治省工作,提供了党纪保障。以根治“四风”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能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和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作风建设的加强,可以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推进作风建设的抓长、常抓,是将治理腐败的关口前移。

        记者:《意见》实施中,需要下大力气攻克的难题是什么?

        杨继荣:一个是激励的问题。《意见》提出: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及重大工作中锤炼干部。这需要我们在用人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不让吃苦的干部再吃亏,这本身就是提倡党的好作风。另一个是约束的问题。制度重要的是要执行,一旦出台,就要严格遵守、一以贯之,就不能有特殊,不能朝令夕改。

        柴剑峰: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中要特别注意完善检查监督、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等环节结合,建构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探索差异化考核。各部门、单位要形成合力,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意见》实施具体办法。另外,如何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中来,也需要探索。

        加大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核心群体的关注

        记者:作为担负监督责任的纪委,下一步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加强监督力度?工作方式方法会有什么变化?

        柴剑峰:纪委应该会加大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核心群体的关注,一是机关工作作风,如是否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二是经费使用情况,如“三公经费”使用,是否存在公款吃喝、送礼、发放福利等问题。查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存在涉农惠农资金、扶贫救济资金、医保社保基金等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三是公务用车、办公住房、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等存在的问题,有案必查。四是规范行政管理,纠正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问题。

        杨继荣:纪委还需要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汇总梳理、查漏补缺,并理顺作风建设机制运行的关系。工作方式上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如要严肃责任追究,对发生作风方面的重大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不重视作风建设、不敢碰硬、推动不力及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的地方和部门,纪委要约谈其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如要强化暗访抽查,增加对反映问题较多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暗访检查频率,增强监督检查的随机性,防止个别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侥幸心理导致不良风气的反复。

      原标题: 筑牢“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政策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