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第四期和第五期:绵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

23.07.2015  11:31
编者按: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川各市(州)在发力。我省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找准着力重点,发挥自身特长,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实现后发优势。绵阳市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一个科技城,从多方面抓好信用建设,在科技金融、宣传教育、城市管理、奖惩曝光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实效。现将第四期《立足绵阳实际,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第五期《绵阳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刊发如下。

                                      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第四期:立足绵阳实际,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李克强总理强调,“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继续从战略高度抓好这项系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运用”。
  一、近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关心下,以信用制度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信用培训工作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和创新导向,着力巩固工作成果,深化工作内容,拓展工作范围,延伸工作链条,创新思路方法,突破应用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绵阳市委市政府已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了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相关责任部门目前正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研究酝酿我市有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重点围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市交通运输公共信息管理体系、质监系统企业信用评定、税务系统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其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被列为国家试点城市之一。
  1.建立并完善了规划和组织推进机制。按照全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加紧制定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健全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和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协调、考核和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2.正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我们积极跟踪国家信用立法进程,推进《绵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和《绵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暂定名)的研究起草发布工作。力争在地方立法、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指南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3.  加快行业自律建设。2015年1月,绵阳市民政局批准筹备成立了绵阳市信用促进协会。协会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宗旨,充分调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方力量,搭建银、政、企信息沟通桥梁,开展信用信息服务和信用人才培训,加强会员和行业自律,激励诚信,惩戒失信,切实推进绵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加强征信市场监管和培育。切实履行征信业监管职责,做好辖区内个人征信机构许可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前期工作,加强征信机构及信用服务机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告四川依法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4家。按照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规范化四个方向,培育新型征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征信行业,推动绵阳征信市场发展。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督管理,推动评级结果运用。引入了中诚信、东方金诚等全国公信力高的评级机构来绵阳拓展业务,对评级作业实行全程跟踪监督,推动了企业发债、小贷担保机构监管、政策资金申报、银行信贷等领域运用第三方信用评级报告。
  5.不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市级各涉农部门及涉农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召开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完善多方联动、分工合作的信息采集机制。累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17870户、农业专合组织信用档案314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档案92家,采集整理农户、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各类信用信息25149条。推进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制订了“三项”信用主体评定标准,明确评定工作程序及要求,加快推进了全辖农村信用主体创建。去年全市累计评定信用户509232户,评定信用村1380个,评定信用乡镇95个。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动信用增级,彰显“信用惠农、信贷支农、支付便农”三个实效。各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户实行差别化利率优惠、贷款资金安排优先、简化信贷审批程序、金融服务机具优先等优惠措施。在利率定价基础上实行利率优惠,信用户优惠5-15%,共推出22个涉农金融新产品和17个服务项目,同时还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安县、江油等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森林保险试点工作。
  6.大力开展社会信用宣传。一是面向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大力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及时开展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卷调查和各行业信用建设情况摸底,积极研究制订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及法规体系。二是开展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专项宣传活动。制定下发宣传实施方案,印发宣传资料,牵拉宣传横幅,开展新闻播报和《条例》释义讲解,面向政府和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有效扩大了《条例》的社会知晓面和影响力。三是按年定期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通过开设咨询窗口、悬挂横幅、LED滚动播放、张贴海报、宣传手册、发送短信、组织企业代表进行了诚信宣誓和签名等多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提高了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宣传效果。四是开展信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持续在高校开展“百讲千传”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有奖问答,号召学业生“诚信从我做起,信用成就未来”。推动信用宣传进社区,利用物业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在醒目处设置宣传标语。利用乡镇赶集、民工返乡等时机,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单,开展现场宣讲,开展信用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宣传效果。 

  二、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六项基础工作。
  1.信用记录建设,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由于现在部门与单位之间没有完全实现信用资料和信息的共享,分散在部门和单位的信用数据没有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记录方法和口径不尽相同,形成共享难、汇总难和公开难。因此,必须加强信用记录的统一指标体系建设和标准规范;明确单位专人记录、专人复核、专人审核的工作机制;完善信用记录的发布机制建设;四是明确信用记录的应用条件等。
  2.构建信用信息交换和查询共享平台,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下大力气把绵阳市共享平台建起来,归集整合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的信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和其它已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省、市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3.推动政务信用信息公开,方便社会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政府政务信息尤其是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是社会各方参与监督的基础,也是中国征信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方便社会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
  4.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大幅提高失信行为成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并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推动形成涵盖行政监管、市场、行业和社会四方面的约束和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惩戒体系,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5.  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以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为代表的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良性运转的重要动力。绵阳要充分发挥好信用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6.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实现重点领域重点突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也要突出重点、形成突破。以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为其它领域的全面推进提供示范,以重点领域的建设成效回应社会呼声,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动力。绵阳要争取在1-2个行业领域取得突破,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   
(供稿单位:绵阳市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材料第五期:绵阳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009年,绵阳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市政府确定了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2014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和模式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重点关注,并将我市确定为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市(州)之一。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积极推动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发建设“绵阳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网(融资对接平台)”,开展反规避、惩失信专项执行活动,持续推进信用信息运用,促进了绵阳信用环境的改善。但是,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来看,我们也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标准不统一,信息整合存在障碍。企业信用信息大多分散于银行、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等机构,部分部门对信息共享存在顾虑,阻碍了跨部门信息采集和整合。加之,各部门间数据系统各异,信息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信息服务和产品单一,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尚难满足。受目前信息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足等因素制约,企业系统与服务网(平台)所提供的信用产品质量不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受人力、财力所限,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深入挖掘,缺乏多样化的征信产品,不能有效满足政务、商务活动中多层次、多方位需求。三是财力投入不足,工作可持续性不强。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当前我市主要由人民银行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并投入资金开发数据库、收集信息、清洗数据、提供查询服务,虽已倾力推进,但其投入远远无法满足企业信用信息库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需要,更无法保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财力、人力支撑信用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四是小微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滞后,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家族式”管理色彩浓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多数部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也仅局限于行政管理需要,未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示等,未形成部门之间的多方联动的联合惩戒效应。对守信企业的各项扶持资金、优惠政策措施等分散于各政府职能部门,未形成守信激励的整体合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下一步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是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市要充分发挥已有工作基础,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先导,完善企业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搭建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查询、服务网络和体系,推动科技型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促进绵阳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发符合企业特点的征信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信用服务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同时要持续开展诚信“红名单”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开展诚信创建,提升信用意识。
  2.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制订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订地区或行业信用建设的规章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用信息记录的主体责任,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有法可依。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指标的通用标准,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运用,提高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3.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信息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需求确定关键指标,分清信息采集的层次和重点,同时要推动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征信机构获得企业信用信息的渠道,加快跨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加强与电商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大企业网络交易信息采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搭建“云征信”平台,将分散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整合为一个覆盖一定区域、可联通、可共享的信用信息网络,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便捷、高质量共享。
  4.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以行政推动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互为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征信市场体系。推动征信行业协会建设,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解决沟通协调和信息整合问题。加快培育市场化征信服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推出多元化信用服务产品,充分满足社会多样化信息服务需求。完善监管制度,对市场信用服务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开展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保障信用服务业健康发展。
  5.完善激励惩戒机制,加强培训教育。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建立失信行为举报和失信企业通报制度,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和制约力度。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培训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征信、财会、税收、金融等方面知识培训,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大力宣传守信企业先进典型,及时曝光失信行为,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文化氛围。统筹财政、金融资源,对信用良好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6.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大信用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完善信用信息完全基础设施,开展信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开展信息系统安全认证,加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信用信息主体权益。
  7.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现有组织领导体系,通过专设机构和行业协会,增强组织协调和工作统筹能力。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工作考核和检查、督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针对信用体系建设特点研究财政投入方式,将公益性、非盈利性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企业信用信息库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方面的资金保障,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供稿单位:绵阳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