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和衷共济助发展 同心同行结硕果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统一战线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了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和力量,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凝聚共识 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大力推进特色强校、人才强校、成果强校、创新强校、质量强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校上下,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港澳台侨眷属、留学归国人员等广大统战成员,紧密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增进共识、深化共识,努力为创建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型研究型一流大学而奋斗。
践行同心思想、增进政治共识。七年来,学校通过专题学习、情况通报、研讨培训等形式,组织统战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广大统战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助推他们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交深交朋友赢得人心。学校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积极构建学校党委常委分工联系党外代表人士、校党委常委对口联系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的联络体系,畅通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平台,通过一对一结对子,与党外代表人士加强交流、充分沟通,扩大共识、促进认同、增进互信。同时,作为党委职能部门,党委统战部也通过走访调研、多方式联谊交友、搭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纽带、健全工作机制等途径,探索建立了富有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的面对面交流与网络交流的工作平台,辅以校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把党委的意图通过多种途径传达给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引导统战成员与校党委同心共筑交大梦。
以同心同行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赴甘肃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学习、交流、调研,赴革命圣地延安、江西婺源实地考察等,引起强烈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学校发展的信心,推动他们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发挥优势、献计出力,更好地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
二、强化保障 凸现党委高度重视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统战理论政策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纳入学校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以及党校学习培训内容。学校党委常委会、学校党委书记办公会定期听取统战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对策建议。最近,学校党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做出了新的部署。
七年来,党委统战部协助学校党委召开党外校情通报会、座谈会30余次,分管统战的党委副书记每学期都向党外人士传达校情,并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学校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2008年12月)、《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实施意见》(2008年1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的实施意见》(2014年10月)、《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等4份文件,积极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建设,规范程序,明确任务,确保措施“真落地、见实效”。
为了不断加强和改善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从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学校党委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紧密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共同致力于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近年来,学校以“五个坚持”为抓手落实制度建设,即坚持经费支持制度化、坚持征求意见制度化、坚持向党外代表人士传达文件和邀请其参加重要会议制度化、坚持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化、坚持对民主党派知名人士走访、探视、祝寿制度化。统战工作制度既成为推动统战工作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充分调动起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助推他们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为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需要,2014年学校单设统战部,设部长副部长各1名,配备足额的工作人员,充实统战干部队伍。不仅如此,学校进一步加大统战工作经费投入。除保证统战工作日常经费外,针对实际需要,为民主党派建设、党外干部培养及统战大型活动等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加重要统战活动等社会服务工作,切实为他们参政议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统战工作专区”也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落地,即在2014年12月的校党委常委会上明确,“在犀浦校区办公楼开辟统战工作办公专区,为七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和侨联等统战团体提供办公室和会议室,切实为统一战线成员开展工作提供支持。”这是王顺洪书记上任以来,关心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的有力彰显。
三、全力支持 助推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加强自身建设
西南交大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无党派联络小组、侨联、欧美同学会3个统战团体,拥有党派成员390人、无党派知识分子1547人、近千名侨台眷属、欧美同学会成员、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对象非常广泛。
七年来,学校党委全力支持校内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了保证并提升党派成员的代表性,学校党委统战部和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协助校内各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时把好“入口关”,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把层次较高、代表性较强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发展成为民主党派成员。七年来,已协助发展了83名党派成员。为切实帮助民主党派在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党委支持民主党派把那些政治坚定、影响力强、群众认同的优秀成员充实到领导班子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在校内积极建言献策、在校外发挥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优势,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大力支持无党派联络小组、侨联、欧美同学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无党派联络小组、侨联、欧美同学会等群团组织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以多样化的统战特色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无党派知识分子、港澳台侨属、留学归国人员等的联络联谊和协商沟通,扎实做好增进团结工作,把更多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和新生力量团结在一起,凝心聚力、广纳人才、促进和谐,共同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校开展了30余次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及其他活动,既联络感情,又广泛了解了基层诉求、党外知识分子的心声,切实维护团结、促进稳定,加强了同各方面群众的联系,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勇于创新 夯实党外干部队伍基础
党外干部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党内党外干部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统筹推荐。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具体部署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成效初显。
打造党外人才后备梯队,广泛物色年轻人才,及早发现、从早培养。实际工作中,党委统战部不断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学校党委的要求,定期开展全校党外人士调研工作,及时把优秀人才纳入视野,按照“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标准和现有政治安排、实职安排“一职二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党外后备人才库,储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起多方联动、协同配合机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学校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强调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统筹谋划,为党外干部成长铺筑“快车道”。把党外代表人士政治把握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先后选派了几十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高规格、高水平的统战理论研讨和交流,参加中央、省市统战部的各类培训。党委统战部独立后,学校把“建立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联动制度”写进了党委文件,注重创新选拔及培育机制,切实提高党外人士培养质量。
搭建两大锻炼平台,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为弥补党外干部实践锻炼不足,学校牢固树立“培养为使用,使用促培养”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校内校外两大实践锻炼平台,有针对性地让党外代表人士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校内,把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搭建党外干部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积极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在校外,学校加强与省市统战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尽可能创造条件把党外人士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同时积极选派党外干部到校外挂职锻炼。近两年来,已先后选派了7名党外干部到成都、绵阳、常州等地挂职锻炼,以深入基层、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等方式,着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如今,我校党外干部队伍已成长为一支素质优良、构成多样、合作共事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学校现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特约四员等党外代表人士36人。其中,民主党派中央常委1人、委员2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6人。在学校的长期培养下,民进会员傅勇林教授已成长为成都市副市长,致公党党员罗霞教授已成长为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是我校党外人士中的突出代表。
新近出台的党委文件加速了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文件要求,“校内公开选拔中层干部时,留出一定岗位,在党外代表人士中定向选拔。机关、二级教学科研及业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应当尽量配备一名党外干部。特别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可破格提拔,学校还要积极选配符合条件、特别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行政中层正职、校长助理,并积极落实省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要求。”
五、引导激励 支持统战成员开新篇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统一战线成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默默奉献,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统一战线汇集大量精英,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并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层次高。全校1937名党外知识分子中,民主党派人数为390人,其中拥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以上的有274人;无党派知识分子总人数为1547人,博士学位及副高以上的约占60%。学校有党外高级专家51人,占全校高级专家的43%;学校二级教授53人中,党外人士21人,占比39.6%;“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5人中,1人为外籍,4人为无党派。在全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中,有1人为外籍,7人为无党派,占比50%;长江学者10人,其中1人为外籍,3人为无党派,占比40%。党外人士中有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七年来,党外人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有9人次,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有12人次,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的有22人次。学校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42位带头人中,有党外人士14人,占比33.3%。如今,这一批党外人士已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骨干力量,为学校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立下了汗马功劳。
学校还有一批党外干部,奋斗在管理岗位第一线,他们发挥自身所长,奋发有为,融入到学校发展之中,为服务全校师生、提升管理水平贡献力量。截止目前,全校有党外正职16名,占中层正职干部的18.8%;党外副职35名,占中层副职干部的18.6%;有一名党外校长助理。
学校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还坚持围绕学校发展、社会热点等,发挥专业特长献计献策。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他们通过学校召开的50余场征询意见座谈会等方式,提出合理意见建议400余条,相当部分被校内相关部门采纳。
六、服务社会 树立交大良好形象
七年来,统一战线成员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加各项服务社会工作,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紧扣社会发展、积极作为。学校党委鼓励和引导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为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创造条件。七年来,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提出议案、提案和建议400余件,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譬如,无党派人士孙林夫教授,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总体专家组副组长,成功推动了国家科技部对成都市“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遂宁国家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化基地”的认定。九三学社丁国富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利用数字化虚拟验证技术、多种快速成型技术,为省、市有关企业提供了300多家次产品快速研发服务,为他们推出新产品、提升产销量创造了数百万的市场价值。民盟高增安教授,在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成都申创自贸园区列入市委重大调研专题的建议》,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着眼改善民生,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校内民生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校园环境、交通状况,并促其得到改善。其中,交大北门开设红绿灯、西门修建人行天桥等建议,引起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被采纳,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问题。学校统战成员还致力于捐资助学活动,七年来一直对口帮扶蒲江中学贫困生,已捐助款项30余万元,扶助学子400余人顺利完成学业、考入大学、走向社会。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地震发生后,学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心系灾区,情系灾民,参与、支援抗震救灾,贡献一份力量;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累计捐款达到10余万元,并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实践中去。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七年,是学校统一战线同心奋斗的七年,是学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致力于服务社会的七年。七年来,他们紧紧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同心扬帆、奋力前行、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推动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向未来,学校统一战线成员团结一心,正以磅礴之势,向着西南交通大学的振兴升位,向着更加令人期待的美好未来,昂扬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