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岷江论坛召开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9日电 (记者 贺劭清)第十六届岷江论坛近日在成都市科技会堂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主办,清流智库和郫都区天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协办。
作为2022年度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的重点学术活动,论坛围绕“什么是‘天府粮仓’”这一具有重大现实和未来意义的议题展开,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农业与科技领域的政府代表,致力零碳项目的企业代表、践行生态农业的农人代表以及积极报名的成都市民汇聚一堂,热烈讨论,会议现场亦设立专门区域,展示成都平原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在地行动成果。
据了解,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根据中央相关政策精神,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与行动。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四川夏粮总产量436.7万吨、同比增长1.7%;油菜籽总产量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什么是“天府粮仓”?它的内涵、演变、传承与基底如何理解?在城市扩张、经济建设以及气候变化等背景下,天府粮仓的现当代意义和未来在哪里?各界与会代表贡献出精彩智慧。
地质学家范晓首先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论述成都平原环境变迁对古蜀文明的形成和“天府之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影响,因都江堰的兴起和岷江冲击扇的活土带来的成都平原农耕的发达,奠定了天府之国繁荣的主要条件,同时提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保护、继承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农耕文化资源和特有的川西田园景观、保障粮食安全,使农村与城市充分发扬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和谐发展、宜居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庆恒从川西平原生态基底、农业的特点,来分析“天府粮仓”的优势与目前面临来自于全球气候、极端天气的不可控影响,和来自生产管理技术体系、产品需求结构变化的困境及可能的对策。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副所长付绍红提出,在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号召下,成都平原对天府粮仓的要求标准更高;在耕地减少、人均占粮减少、人力资源减少的现状下,四川省与成都市围绕粮食生产产业链提出的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策略,同时“广义”天府粮仓,产业不仅是粮油产业,区域也不仅是川西平原,提高土地涵养、提升机械化耕作,都是天府粮仓继续当好压舱石的保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学家李晓对“五良融合”提出更详细的解释:造良田、育良种良法、用良机、扶良制,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核心,在“天府粮仓”建设过程中,粮食产业必须在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能动性的产业发展市场化机制,以产业效益增长为导向,实现从数量增长导向向提质增效导向的重大战略转换,“天府粮仓”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基本的产业示范带动能力。
在专家对天府粮仓的过去与未来的研讨过程中,论坛也提出在城市扩张、经济建设以及气候变化等背景下,川西平原的传统农耕智慧与农业现状是否仍能对天府粮仓的现当代意义发生作用的议题。
论坛的最后,由成都农夫市集的发起人之一张鸣主持圆桌对话,多位生态农场主、生态农友、生态产品消费者,共同探讨生态农业对天府粮仓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回到乡村这种生活方式给很多年青人一种可能性,同时把社区共建的理念与农场发展融合起来,在未来也可形成对“天府粮仓”的有益补充。(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