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落下帷幕。围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近30场科技活动接连登场,945个项目实现签约,金额达883.6亿元,1100个人才交流合作意向性协议签订。
同日,更大的好消息传来:绵阳科技城拿到比照执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许可,中国科技城建设迎来新机会。
故事翻开新的一页,处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绵阳科技城乃至整个四川,迎来更大机会和舞台。
最“奔放”的科博会
3天时间,参展项目2584项,吸引观众近49万人次,签约金额883.6亿元——开幕式上由“智慧爷爷”开启的梦想旅程,以一连串耀眼的数字划上句点。
这是一次科技与梦想碰撞的奇妙旅程,这是一个想象力十足的辽阔舞台。
在这里,可以看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沙尘暴发电、癌症早期诊断PET技术、神舟4号飞船返回舱、替身机器人……在这些大胆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意面前,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留下最生动的表情。本届科博会上,大批“科技利器”集中亮相,共有268项尖端高新技术及成果展示和发布,“科技创新”成为最大亮点。
在这里,可以触摸最生动的军民融合——三国专家纵论军民融合的三道障碍、行业巨头畅谈军民混合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比照上海自贸区,建设军民融合试验区的大胆设想。更有“军工企业重组上市、军地联建产业园区、军民资源共享”等军民融合领域五大利好的集中释放。“强军梦”牵手“富国梦”,军民融合“同频共振”在科博会上热度不断升温。
在这里,可以感受最活跃的开放合作——四川的本土科研机构,得到全球顶尖“创客”实验室的青睐、清华大学最前沿的研究,在川寻求伙伴、绵阳科技城对话“探路者”中关村……合作,呈现出最奔放的姿态。本届科博会,吸引包括世界500强、国外知名企业等境外机构达194家,境外嘉宾超过720人;共征集各类科技成果项目1365项,达成技术开发等合作签约额62.4亿元。
不落幕的思想盛宴
盛会已落幕,智慧之光却将照亮前行之路。
以杜祥琬、陈清泉、刘大响、谭建荣、王天然等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大批知名专家与企业家出现在多个重要论坛上。要治理雾霾,根本在于“能源革命”;技术和标准齐头并进,新能源汽车才能走出新路;人和机器人将从主仆关系发展为合作关系……一个又一个前沿又热辣的观点,刺激着渴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四川。
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广东深圳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重庆、成都等地的10个国家级高新区,把他们的发展经验带到本届科博会上。“绵阳的目标是与全球的高新技术园区共同看向未来。”站得更高,眼光更远,中国科技城底气更足。
智慧的火花凝聚起共识: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需要在全球浪潮中去搏击与较量。中国科技城的任务,就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试验区,打造中国西部“硅谷”,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科博会上,一支“国际队”令人瞩目:以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雅克·甘斯勒为代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军民融合专家纷纷亮相,传经送宝的同时,也在认识中国西部的科技力量。“未来几年,中国军民融合领域将迎来军工企业重组上市、军地联建产业园区、国防科技解密制度完善、军民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利好,绵阳必须抓住机会。”
科技没有边界,思想的盛宴永不落幕。
新政策引发“聚变反应”
科博会落幕之际,传来最新消息:中国科技城绵阳将比照执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有望年内落地实施。
结合此前四川省、绵阳市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国科技城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完整政策体系。“这将是绵阳迎来的最大发展契机。”绵阳市委副书记张锦明说。
回望一年前,首届科博会闭幕之际,与会代表们就加快国家科技城建设,形成了核心内容为“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的“绵阳共识”,并一致建议绵阳为科博会永久会址。
如今,科博会与科技城之间的“聚变反应”将更加激烈。
比照中关村政策实施的第一条,就是中央级事业单位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科技成果奖励、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利好,将给绵阳的科技巨人们“松绑”。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副所长谢勇兴奋地说:“这让我们放开了手脚,创新驱动马力更足。”
“完全可以预料,这将掀起绵阳创新活力的释放热潮。”当然,在张锦明看来,中关村政策“落地”绵阳,影响不仅于此,“另一方面,新政策还能成为最佳‘诱发力’,吸引更多企业、院所、人才来到绵阳,最大范围聚集创新要素。”
盛会落幕,未来更加可期。
创新发展新起点——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回眸 -
成都11:27 20.10.2014 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