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帮着看法治 “大考”动真格
岁末年初,我省综合评价2017年市州推进依法治理情况——
观潮
1月中下旬,成都、达州、广元等地相继迎来了从北京赶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多名专家学者。他们兵分数路,赶往区县乡村基层,对四川21个市(州)2017年度依法治省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
与此同时,设在省委大院内的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多位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汇总分析稍早前开展的全省法治年度考核情况。
“内部考核+外部评估”,这是近期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推进依法治理情况组织的一场“大考”。
“内部考核侧重‘考’,按照指标体系打分、排位;第三方评估侧重‘评’,希望通过‘第三只眼’,客观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省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两种“考评”方式相结合,旨在对市州推进依法治理情况形成综合评价,强化各地责任意识,持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本报记者钟振宇
【求真之举】
考核组连夜“直杀”基层,防止考核“被应试”
“作为一把手,你今年是如何推动全区法治建设的?”在广元市昭化区,依法治省考核组询问区委书记陈正永。
“我主持常委会,安排会前学法,推动把法治工作纳入巡察,还将开展年终述法……”陈正永从容作答。
这是去年12月我省依法治省年度考核的一个镜头。
从2017年12月中上旬起,由省委、人大、政府办公厅及省委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厅、法制办厅级负责同志带队的7个考核组,对21个市(州)和依法治省省直牵头责任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了考核。目前,各项考核已经完成,相关成绩正在汇总分析中。
依法治省工作考核已开展四年,2017年度考核有哪些重点和创新?省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依法治省要在“全面”和“深入”上下功夫,“为此,考核更严格。”
“严”体现在考核范围覆盖广。要求对各市州法、检、公安、司法、环保、食药监、法制办、城管等10家市州级部门必查,同时随机抽查2个县市区、2个市州级部门。
“严”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考核方式和考核细节中。
为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平日情况,考核组工作人员采取“白+黑”“5+2”工作方式,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工作。第六考核组,在下午结束了攀枝花的工作后,连夜驱车赶赴成都崇州,“直杀”基层,第二天一上班就要出现在点位上查看实情。
为统一考核标准,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考核组丝毫不敢马虎。资阳依法治市办一位被抽调到考核组的同志对考核组的作风记忆深刻,“对于存疑的考核项,考核组会带回省上统一认定,绝不随意打分评价。”
“要了解法治工作效果好不好,不能‘自拉自唱’,还要通过第三方客观的评估,发现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内部考核开展的同时,我省再次主动发出邀请,引入第三方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团队,对我省依法治省推进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客观、公正是第三方评估的生命力。”参与评估的中国社科院法治国家法制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吕艳滨说,评估组不仅会收集查看各市州自报材料,还会用外部调取的数据来佐证。“比如,通过查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了解有关地方是否真的尊重司法判决。”
为保证评估的独立性,省依法治省办未派工作人员陪同评估。“什么时候来四川,看哪些基层点位,要求报送什么材料,全部由评估组专家自己决定,我们不参与意见。”省依法治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务实之变】
考核一次比一次严格,但发现的问题是越来越少了
1月21日上午10时许,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望平社区玉双路红旗连锁店,走进了几位“不速之客”。
第三方评估组通过材料了解到,成都市从去年7月起,在市区40多家红旗连锁店设立下沉政务服务功能的“市民驿站”,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的生育登记服务、老年证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等100多项服务,推动“放管服”改革。
“到底有没有说的那么好,我们决定实地去看看。”评估组专家随机抽选了玉双路这家红旗连锁店。赶来介绍情况的街道工作人员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扫描,10多秒后,终端机就吐出一张带着电子红印章的公积金信息表。
吕艳滨说,评估组到现场,除了核验材料真实性,也希望通过一线查访,发现基层法治创新,“如果确有参考和推广复制价值,我们将梳理提炼后,通过‘直通车’渠道向有关部门报送。”
“与上一次评估时隔一年,再来四川,我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吕艳滨说。
而这些变化也是省依法治省考核组同志所感受到的。
一位第四次参加省级法治大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核一年比一年项目多、一次比一次严格,但发现的问题是越来越少了。
经过对考核情况的分析,省依法治省办考核组初步认为,各地各有关部门较好地完成2017年依法治省目标任务,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显著:推动“关键少数”取得重大进展;法治保障服务中心大局迈出重大步伐;法治难题取得重大突破;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
考核与评估中,基层不少法治实践令人眼前一亮。
此次省内考核,在对市(州)的考核方案中专门新设立了“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等法治扶贫“五个一”活动考核项。第五考核组在巴中市看见,该市2017年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法治保障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不仅对标部署“五个一”,还广泛开展贫困村企业“法治体检”、项目“法治介入”、风险“法律跟踪”等创新工作,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本次考核与评估发现,有些此前发现的问题也有较大改进。
2017年依法治省暗访工作与《四川省依法治省第三方评估报告(2016)》都指出一些乡镇未设立依法治理机构,或没落实专人主抓等地方法治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薄弱的问题。
此次“大考”,多位第三方评估组专家和省内考核组成员告诉记者,基层机构建设力量普遍得到加强,有的地方在人力配备上,还超过了我省作出的刚性要求,“这是我们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鞭策之力】
考核末位三个市州和名次降幅较大的市州,其相关负责人要被“约谈”
尽管变化可喜,但年度“法治大考”的鞭策力度不减。
按照工作安排,我省将把岁末年初的年度考核情况、年中的法治暗访情况和第三方评估等结合起来,最后形成对市州工作的总体评价,我省依法治省考核报告正在抓紧分析。年度考核末位三个市州和名次降幅较大的市州,其相关负责人都要被“约谈”;第三方评估报告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考核、评估都只是工作手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才是工作的目的。我省在“法治大考”中,也积极帮助基层把脉问诊开方。
“药方”很受地方欢迎。“评估专家帮助我们找到了改进工作的方向。”成都市委副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林旭,去年刚履新时,就看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第三方评估报告(2016)》。反复阅读这本近200页的报告,他发现,“报告排名里,成都总分位列全省各市州第一名,但一些分项指标的分数,只排在中游。”为此,成都依法治市办迅速制定工作清单,对标补短。“作为全国中心城市,成都理应在法治建设中作出表率、走在前。”林旭说。
“对村民违反环境保洁等情况,约定处以经济罚款,不合适,需调整。”在川东北某市考核时,考核组中的法制办成员指出了村规民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不具有行政处罚的权力。
省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尽管去年四川各地依法治省取得了很多成绩和突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时代下,与中央、省委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盼相比,依法治省工作还存在不少改进的空间。
考核组在检查中发现,有的领导干部对依法治省工作全局性、基础性的定位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自觉。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依法治省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坚持不懈抓法治的定力和坚韧不拔抓法治的毅力。有的地方基层法治工作不牢固,存在上热下冷“吊脚楼”现象,特别是乡镇(街道)依法治理职能有待强化。还有的地方对群众法治需求把握不准,措施抓手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