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患和谐 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分享家乡习俗活动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4日消息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有41名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孩子和青年,由于治疗过程中,他们头部和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并用四根高过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所以医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天线宝宝”。昨天下午,成都市三医院就会这些“天线宝宝”开展了“传统文化进病区、家乡习俗齐分享”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在医院志愿者们和大家共同学习了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渊源典故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天线宝宝”们纷纷起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随后这20名“天线宝宝”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用废报纸折叠收纳盒,争做环保小卫士。来自安徽的“天线宝宝”李宁给大家讲了她的家乡清明折柳的习俗后,还第一个独立折叠出了精致的小收纳盒。她告诉记者,每周五都有医院的医生和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来教他们许多知识:“他们每次来的时候就跟我们聊天,聊一些在三医院里边的生活,就是说志愿者带我们一起学习、上课、文化课、也教我们折一些这种纸,做手工都有的,玩儿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医院康复科的10名医生志愿者们,不仅在现场为大家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还带着“天线宝宝”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在拥抱自然的美丽心情中做起了健康操。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在和谐的氛围里温暖着彼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李兆琼也是志愿者队伍里的一员:“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西藏的、青海的、黑龙江的呀,全国各地,18岁以下的有接近20个人,住院时间很久,一直在这儿,不能离开,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都不能到院外的,只能在院子里边,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调剂一下。”
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交融,经典民俗的传承,更是医患和谐、社会团结的美丽缩影。只有10岁的“天线宝宝”简晓丽告诉记者,自己过了一个很开心的下午:“很多天线宝宝一起玩,很开心,还学习到很多东西。”
四川台记者马婧雯报道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四川电台新闻频率: FM:98.1 , FM: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