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四川省专利奖折射出什么

31.05.2014  13:37

5月30日,我省颁出首届专利奖,42项专利获得四川专利最高奖。作为西部省份设立的第一个省级专利奖,2013年第一届四川省专利奖是怎么评出的?获奖专利有些什么特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企业担纲“绝对主力

获奖名单里,42项获奖专利的“专利权人”一栏,只有三家的后缀里没有“公司”二字。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已成为四川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的“绝对主力”。丝丽雅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徐彬介绍,早在2003年,丝丽雅就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举起专利“武器”为企业护航。例如,围绕获得首届四川省专利奖的“单路多丝离心纺和半连续纺丝机及其粘胶丝纺工艺”专利开展维权,丝丽雅成功打击同行业10家企业的侵权行为,获得专利侵权赔偿和专利许可费1591万元。

丝丽雅不是孤例。一场与日本企业长达3年的跨国专利官司,让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决心建立从专利方案设计、申请到授权、应用等各阶段的内部激励机制,每年投入到专利上的相关经费近1000万元。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认为,通过建立专利转化运用激励机制,促进我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的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为创新驱动提供法律保障,正是设立四川省专利奖的初衷。

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解决电站施工过程中注浆速凝材料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低的国际性难题;采用专利技术生产的“直驱顶驱”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企业在石油钻探用背钳方面的技术封锁……获得第一届四川省专利奖的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内行业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特等奖为例,天齐锂业“硫酸锂溶液生产低镁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首次采用稀有金属冶金与材料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用以锂辉石为原料生产的硫酸锂溶液,实现“一步法”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在解决纯碱除杂难题的同时,降低了电池级碳酸锂生产成本。”公司科技部部长王平介绍,凭借这项全球首创的专利,天齐锂业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不仅占据中国正极材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还敲开欧美和日韩电池强国的大门。

自身技术水平以及对本领域和本行业技术的带动作用,是评选四川省专利奖首先看的条件。专利权状态是否稳定、专利实施效益和专利保护能力,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经过部门推荐、形式审核、专家组专业评审、现场考察、投票表决、公示等6项程序,40项专利奖从209项专利中评选产生。2个特等奖,则根据相关规定直接由当年中国专利奖金奖获得者产生。

创新成果转化是评奖“硬杠杠

依托一种自主创新的独占技术,达到国内市场100%占有率,这是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利故事”。此次获得四川省专利奖一等奖的“珠光体类热处理钢轨及其生产方法”,在国内首次采用钒、铬微合金化并结合在线热处理技术,成功研制出攀钢第四代钢轨。产品成功应用于世界年运量最大的大秦铁路以及世界轴重最高的澳大利亚FMG公司矿石运输重车线。在实施及产业化过程中,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53亿元,新增利税4.71亿元。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支撑,专利权一头连接创新与技术,一头连接市场与效益,要促进专利技术更好地“变现”,离不开创新成果的转化。而想获得四川省专利奖,必须跨过运用转化的“硬杠杠”。

根据《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奖励办法》,对特等奖而言,参评单位实施专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年税利额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则分别要达到2000万元、1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省将集中省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和省专利实施与促进专项资金,加大对我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创造及实施转化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