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面孔】“第一书记”蒲政兰:带着娃娃去扶贫
为实现精准脱贫,四川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支浩浩荡荡的扶贫大军中,有一位85后的年轻妈妈,带着 不满半岁的孩子住进了贫困山村,她能一身兼顾好 “第一书记”与母亲的双重角色吗?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部分在外务工的老乡们都陆续回来了, 蒲政兰任职的木龙村出现了久违的热闹和喜庆。 进村快一年了,蒲政兰和孩子已经习惯了木龙村这个“新家”。而在2015年,木龙也因为蒲政兰的到来,已经蕴育下了新的希望。
去年4月,达州市通川区工商质监局准备选派一名年轻干部,到安云乡木龙村担任“第一书记”,身为办公室副主任的蒲政兰主动请缨来到这里。发展产业,是她在2015年做的最大的事情。来到村里后不久,她就向“娘家”——通川区工商质监局讨了10万块钱,买来16000株青翠李树苗。
修路、修水渠、种果树,蒲书记做事果断、靠谱,乡亲们看在眼里。而另外一件事大家也看在眼里——这位刚当上 妈妈的“第一书记”来村里时娃娃还没有断奶,但扶贫任务拖不得,经过再三权衡,蒲政兰决定,带上娃娃去扶贫。
山村条件艰苦,冬天寒冷,夏天蚊虫叮咬,这让 蒲政兰倍感歉疚。尽管如此, 倔强的蒲政兰还是留下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倾力扶贫——7月,木龙村5组的水渠修好了;8月,申请的50吨化肥发放到位了;11月,16000株李子树苗种下去了……木龙这个小山村开始显露出脱贫的星星之火,而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也在木龙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春夏秋冬。 蒲政兰希望“ 今后当他长大了,我们把这些故事讲给他听,他不会怪我,会以我这个妈妈能够有这样一段经历感到自豪。”
在村里的工作也并非事事顺利,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有老乡担心没了口粮,以后吃什么。经过考察,蒲政兰又想办法找来项目支持,在青脆李的地里套种了200多亩地膜洋芋。
蒲政兰说,脱贫工作千头万绪,大到整村规划,小到邻里矛盾,每一项都考验着第一书记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走进2016,她还会继续坚守下去,道路硬化、灌溉设施……一桩桩一件件都要设法做好。
采访手记
在咱们四川,像蒲政兰这样的第一书记一共有11501个,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村,他们在巴蜀大地上各个贫瘠羸弱的“暗点”默默奋斗,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房屋改造;无论是产业培植,还是民生关怀,越来越多的贫穷坚冰开始松动,越来越多的改变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