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精准扶贫造“富”一方百姓

22.06.2017  15:45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如是评价茶产业。

作为全国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四川茶业的领跑者——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正是因这片小小茶叶成就了“竹叶青”茶产业,并在其基础上积极投身国家全面脱贫计划,采取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脱贫,造“”一方百姓。

捐款捐物 实施“输血”扶贫

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竹叶青”公司采取捐款捐物、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的模式,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健康产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交给贫困户一把脱贫致富“金钥匙”,让他们从根本上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早在2005年,“竹叶青”就向峨眉山市沙溪贫困乡补助50万元现金,支持当地新建优质茶叶基地,发展茶叶产业。2009年以后,该公司又先后无偿援助乌蒙山区国家级贫困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同胞70万元,新建新品种生态茶叶基地,带动当地发展特色茶叶产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竹叶青”公司的带动下,当地茶叶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助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作为四川唯一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乐山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竹叶青”公司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平台,在贫困山区全力推广川茶2号等茶树新品种和茶叶专用复合肥等新材料,积极为贫困群众培训茶树养分优化管理技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等优质高效管理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茶树品种类型,提升了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茶园生产技术水平,帮助贫困户实现了茶园节本增效,提高了种茶效益。

2016年,“竹叶青”公司成功举办了九期现场技术培训会,重点面向区域内贫困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全面介绍了茶叶体系和试验站研发成功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重点培训了川茶2号和川沐217等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茶叶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技术等。培训贫困户273人,“新型职业农民”126人,基层技术骨干22人,种茶大户或加工业主33人,发送资料908份。

近年来,通过适应性观测,“竹叶青”公司选取了优质、抗寒性较强的川茶2号新品种,在沐川贫困乡底堡乡等地种植和马边贫困县中高海拔地区示范推广700亩。2016年5月中旬,团队成员唐茜教授和沐川县技术骨干专门为底堡乡茶农举办了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并免费提供茶苗和农药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沐川贫困县成功承办了四川省茶叶机采技术现场培训会,唐茜教授应邀在现场会上介绍了机采茶园的管理和机采技术,有力促进了茶园机械在当地茶园的推广使用,提高了当地茶叶机采水平。当年,马边贫困县购置了2.5万株良种嫁接油茶栽植苗,建设50亩试验示范油茶基地;引种良种嫁接油茶苗24万株,建设3亩油茶实验苗圃地。

产业支撑 增强“造血”功能

早在2009年,“竹叶青”公司就积极帮助峨眉山市普兴乡大河等贫困村引进了茶叶体系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积极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确保了大河村乃至普兴全乡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5年,“竹叶青”公司与普兴乡签订了结对扶贫协议,2015至2018年,“竹叶青”公司每年向普兴乡提供扶贫资金60000元,用于包括大河村在内的20户茶叶种植贫困户的扶贫解困工作,聘请专家或者安排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培训,发放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

2015年至今,“竹叶青”公司已连续开展了两期茶园管理新技术和茶叶标准化加工技术现场培训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为解决大河等贫困村茶叶销路问题,公司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符合质量要求的茶叶原料,解决了贫困户后顾之忧,确保了贫困户能通过种茶增加收入,每年为大河村村民增加收入近100万元。

茶产业,寄托着城乡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竹叶青”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先洪表示:“做大做强茶产业,不能忘了回报社会,我们将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让‘竹叶青’在造‘富’一方百姓中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林立

深化茶产业供给改革 增强体系化扶贫实效
  旺苍县委书记 刘亚洲 旺苍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土壤富硒富锌,种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早在西汉时期,旺苍茶叶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近年来,我县主动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突出有机生态,完善“四大体系”,着力将茶叶打造成了全县农业龙头产业和脱贫奔康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县绿茶种植面积20.扶贫与移民
到2022年我省茶园基地面积将达600万亩
  本报讯 (记者 刘佳)6月29日,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