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例立法听证会入村 村民议扶贫是否去懒人

21.04.2014  09:57

省政府法制办和省扶贫移民局就扶贫问题现场听取村民意见建议

川北四月,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内,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正在就如何更好扶贫展开激烈发言。

龙凤乡锦旗村村支部书记陈天凡,从上一个发言代表手中接过话筒,他坦率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按村民经济状况来确定扶贫对象不公平,不能让好吃懒做的人也成了扶贫对象。”“对,我们村也有这样的问题。”平静的局面被打破,几个村民随即争抢话筒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月16日上午9点,省政府法制办和省扶贫移民局联合举行的《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在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举行,4名县级机关工作人员、2名乡干部、3名村干部、3名群众代表和1名律师获邀参加了听证会。这是我省首例入村的立法听证会。

这场立法听证会,在经历接近20分钟不愠不火的场面后,被老支书陈天凡充满“火药味”的发言“引燃”。村民们针对扶贫中的种种情况各抒己见,发言十分激烈。“就怕没有火药味。”省法制办农林处处长李向兵说,“大老远从成都跑来,就是想听听村民对扶贫的真实意见。

李向兵介绍,我省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尽管近年扶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川西北藏区、大小凉山彝区贫困发生率高达30%以上。截至2013年,全省贫困人口625万,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6个,国家片区县60个(含30个重点县),国家级的片区县和重点县共66个,省规划县20个。但与此同时,国家在扶贫开发方面没有上位法,相关政策规定散见于各个部门各类文件中,无法可依循。“这次听证会走进村子,就是想了解最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让我省的扶贫开发条例能够更完善。

群众的意见是好的,但实际中如何操作,争议的问题却不少。

村民所提的“好吃懒做”是一个道德概念,《条例》中,如果要从扶贫对象上把这类人剔除出去,光是模糊的定性概念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定量的标准。“这个标准该如何制定?总不能用打了3天麻将和4天麻将这样的标准来区分吧?”有人发问。“我们可以把甄别的权力下放给当地村委,让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旺苍县政协委员李潮认为。

11点45分,13名代表全部发言完毕,省法制办工作人员的笔记记了厚厚一大沓。李向兵说,回去后将认真学习和吸收村民的建议,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气。他表示,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立法听证会开到农村、学校和工厂,面对面听取群众声音。记者刘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