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巡礼】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编者按】 “十三五”时期,电子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聚焦一流目标、坚持需求引领、强化特色优势、激发发展动能,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学校新闻中心特开设 “‘十三五’发展巡礼” 专栏,回顾总结学校五年来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更好地凝聚成电师生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集中写照和精彩诠释。五年来,学校站在国家宏观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取得了可喜成绩。
——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在全国受到广泛好评并产生影响。先后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2个项目结题验收评为优秀。全校理科录取平均分位次率在各省的排位从2016年的前1.19%上升至2020年的前0.63%。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学校继1997年之后时隔21年再获一等奖。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限额申报17个)。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2门,全国第十三。入选首批国家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工科+新商科”的跨校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正式招生。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最新发布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四,学生在Science、Nature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入选中国电子学会等一级学会优博论文和提名论文31篇。
……
铸魂育人:思想引领成长航向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育人合力。
学校全面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出台实施意见、制定任务清单,扎实推进。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任务清单》,60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6个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成效显著。
2020年,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153条重点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努力建设具有成电特色的“三全育人”格局。
校领导班子成员为本科生讲授思政课
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走上讲台,讲授新生“思政第一课”、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以及毕业生“最后一堂思政课”。一批师德高尚的退休教师受聘担任特聘辅导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担任本科生班主任。
学校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课堂上,全面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试点工作,探索考核方式改革,让课堂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堂外,开创了思政课实践育人新局面,形成红色资源、灾后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实践教学品牌,实现实践教学的学生类别全覆盖和专业全覆盖。其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获全国实践教学方案评比一等奖。
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一系列创新举措绘制了课程思政“施工路线图”,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实现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达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
学校充分发挥学业就业指导、网络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等工作的育人功能,充分汇聚育人合力,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目标牵引,浓厚“学在成电”氛围,构建校院两级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推进学风建设和学生深造工作。以实施“马兰花计划”和“研究生引航计划”为牵引,持续提升就业质量,学生深造率和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比例逐年递增。本科生深造比例连续5年攀升,2020年总体深造率达70.64%,赴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比例逐年提升。毕业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就业比例超过50%。
2020年6月12日,我校总体深造率位居全国第8名
立足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学校构建起“一平台、两中心、三工程”体系,实施“网络内容精品打造计划”“网络队伍培育计划”和“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计划”,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并通过“智慧学工”网络平台系统推进“精准思政”。随着学校获批建设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全国唯一)和教育部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电子科大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得教育部所有网络平台支持计划的高校。
2018年,成电5000名暑期实践队员举行出征仪式
每年,前往全国各地255个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成电学子超过15000余人次。学校连续五年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社会实践成果展系列活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经典案例;首次加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组建两届研支团。
2016年,电子科大捧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最高奖“冠军杯”
在创新创业领域,五年来,成电学子荣获“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金奖12项,捧得“创青春”冠军杯,涌现学生创新创业团队800余个,孵化学生创业公司91家,累计融资2.4亿元;获双创典型人物13人,全国“双创”典型团队2个。
2018年,首届“国粹·传承”校园川剧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
五年来,围绕“传承·创新”两大主线,学校推动“课程建设、领导力教育、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四大板块互动融合,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成电模式。以“新四会”为核心抓手,推进“成电栋梁工程”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4年共完成80个立人班2000余名学生的领导力专项系统教育。年均70余场成电讲坛,50余场成电舞台演出、“成电故事、成电百家、成电相册”相继启动,以“成电讲坛、成电舞台、成电辩坛、成电影院”为代表的精品文化活动为成电学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强化定位:奋力培养精英人才
五年来,学校出台《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全面重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全面实施了“两次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条件”,强化大类培养基础上的个性化选择和跨学科教育。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为牵引,巩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获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新增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新工科专业,抢占人才培养先机。
2019年,我校在“新工科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作交流发言,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备受关注
持续开展学术精英人才培养,成功入选计算机科学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实施2个“成电英才计划”和18个院级拔尖计划,从新生开始,聚焦夯实数理基础、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能激发,个性化培养,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未来一流科学家。
2020年9月19日,电子科大-西南财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位精英人才实验班开班
创新开展“新工科+新商科”的跨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突出“电子信息+”“智能+”特色,积极探索“互联网+”复合实验班、智能制造实验班、机器人特色实验班、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成电栋梁立人班等校院两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育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严格按照高水平引领、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先后启动实施6个“‘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有效将“科研育人”落地“第一课堂”,形成高水平科研支撑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着眼于激发学生学术志趣、提升学业挑战度、培养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理念,打造了“始于新生、贯通四年、基于项目、逐级挑战”的课程体系,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体系化、系统化建设新生研讨课、新生项目课程、小班探究式课程、核心通识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学科前沿课、以及基于项目的挑战性学习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等1243门。学校对系列挑战性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关键环节和课程质量进行系统评定,标杆课程体系,已认定80门校级研究型标杆课程,示范引领课程改革,提升质量实效。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从通识教育1.0进阶到通识教育3.0
全面实施成电通识教育体系,融核心通识课与通识拓展资源于一体,建设“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和“创新创业教育”六模块120余门核心通识课程。每个专业开设必修课“新生研讨课”“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以“‘经典60’阅读”“成电讲坛”“成电舞台”和校外优质通识类MOOC等为有益补充。重点打造小班研讨必修核心通识课程群——《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教室118间,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建设资源共享的网络学习空间,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全国性课程平台上线MOOC 128门(含国际课程14门),其中36门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构建并完善了以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重点实验室科研训练、课外科技创新创业为支撑的“四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和“普惠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全球极限编程大赛世界亚军等国内国际高水平竞赛奖项千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排行榜上连续四年前五名(全国仅两所高校)。
深化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五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实施研究生培养“三结合”,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学校举行2018-2019年度研究生党支部“对标争先”创建暨“先进研究生党支部”评优答辩活动
学位授权点结构更加优化。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学位授权点新增审核和动态调整等,优化了学位授权点结构,形成了更加良好的学科育人体系。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为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等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点由1个增加为4个。
2019年学校新增一批学位授权点
研究生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大力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招生规章制度,规范招生程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招生宣传,全面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健全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分配机制,在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生源质量仍然大幅提升。硕士生推免生近1500人,来自“双A”高校的生源比例达到53.5%。
2020年第五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在“云端”开展
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以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为目标,实施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立项建设146门精品课程,大力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推进小班教学、案例教学、在线教学等探究式教学;持续开展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活动,邀请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高水平学术专题讲座和课程讲授;积极完善任课教师准入机制、“三方”评教机制和奖励机制,促进了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加强与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中电科第29所、航天二院、华为等建立了10余个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电子科大--中国电科29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荣获“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6名工程硕士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
成电研究生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
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持续实施“博士生学术支持计划”,完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博士生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大幅增加;具有国际水准的理工科优秀博士毕业生从2015年的10%增至2020年的34%;31篇学位论文入选中国电子学会等全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抽检中全部合格,在2019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现场反馈会上,我校作为先进典型之一被教育部表扬。
2020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圆满举行
2020年11月,学校成功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通过集中开展研究生教育系列主题研讨、研究生导师代表座谈会、研究生代表座谈会和举办相关论坛和研讨会等,围绕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曾勇校长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听取了全校师生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全校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共识,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下一个5年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放眼世界:国际合作提质增效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实施人才培养世界一流伙伴计划等,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已建立起了开放办学的基本格局,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教师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019年12月,我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办的专业获2018年-2022年五年IET专业认证
“十三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层次、规模持续提升,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总量达到8个,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批的5个机构和项目分别为: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合作办学从项目升格为机构,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项目,与瑞典皇家理工理学院举办的集成电路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法国鲁昂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举办的电子嵌入式系统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目前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年招生人数超过700人,在读生近2500人。格拉斯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获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T)2019-2023年专业认证(最长期限),是西南地区首次接受权威行业认证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院2020年高考录取率已进入各省前0.63%,2020届毕业生深造率达90.7%,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达75.9%。学校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优势纾困解难,2020年,学生受疫情影响出国(境)留学受阻,学校响应教育部号召,是川渝地区唯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高校,共录取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和本科生40人,报到人数20人。
2018年,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2014级国际精英班90%学生出国深造
2016-2019年,国际交流跨越式迈进。学校参加长短期出境学习交流的本科生超过15000人次,比例超过35%。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9个。目前来校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保有量超过1000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超过2/3。成电学生出国人数突破4000人,增长近10倍,来华留学生人数从503人翻番达到千人以上。
在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成电学子出国(境)留学工作稳步推进,校园国际化氛围逐步加强,学生国际化意识进一步提升。出国(境)留学项目布局合理,规模继续保持平稳有升态势,2019年出国(境)留学总人数达到4199人次,再创新高。重点突破国家公派项目,全年共202人被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录取,获得国家资助经费约4400万元,为历史最高。学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含毕业出国深造)的比例达到37.6%,2019届全日制学术型硕博毕业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含出国深造)的比例达到14.6%,3个月以上海外经历为5.5%,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
在来华留学方面,学校本着“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方针,严把入口关,大力开展各类法律法规教育和“自律、自尊、自强”主题教育,着力推进培养体系的优化,严格培养过程管理。目前在校生人数1060人,其中本科328人,硕士249人,博士423人,形成均衡的留学生培养格局,一带一路国家生源占比超60%。毕业生质量不断提升,被国内知名大学录为博士后或担任教职者日益增多。
继往开来: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培育世界一流人才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打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衔接,深入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健全科教融合、教研相长的协同培养机制,并以“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
同时,学校将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使更多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培育一批面向未来信息技术及“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的工程科学的发现者、工程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设计者与创造者、商业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