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罗场路径

23.12.2013  17:43

(惠云平 杨波)“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增速达25%。”这是高县罗场镇今年农业交出的“成绩单”。
  该镇党委书记单军介绍:“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绿色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的发展战略,我镇从产业布局、种植模式、综合开发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立体布局 形成绿色“三带
  12月9日,记者走进罗场镇林湖村,但见翠绿的茶花树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气派漂亮的小洋楼点缀其中,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说起今天的变化,林湖花卉专合社理事长李学良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这里由于地势偏僻,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不同了,大家的包包里都有钱了。就拿邹明书来说,他种了一百多亩茶花,每年卖花就有七八十万元,家里还开了农家乐,随便也要挣十来万元。还有罗家阳,前几天把一亩半茶花打捆卖了,一下子就进了十万元……
  林湖村是四川省林业厅授牌的“四川茶花第一村”,全村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占了可耕种土地的95%,每年茶花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按全村637人计算,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单军介绍,罗场镇根据浅丘山区并存、山脉沟谷纵横的特殊地理条件,确定了山区茶叶茶花经济带、浅丘平坝蚕桑经济带和河谷竹业经济带为核心的立体产业布局,在高山发展茶花1万亩、茶树1万亩,在浅丘平坝发展蚕桑2.2万亩,在河谷地区发展林竹1万亩。今年,全镇茶叶鲜叶收购1500吨,产值3200万元;蚕业产茧8621担,产值1513万元;上万亩的茶花生产基地,年产值3500万元以上。林竹产值800余万元。
立体种植 开发综合效益
  在罗场镇民新村,村民郭恒均扒着指头算起今年的收入:“12亩桑园,养蚕22张,收入35000元;桑园间种辣椒,收入1000多元;桑园间种红苕,收了红苕5000斤,喂了12头猪,收入20000多元。
  “往年只有养蚕的收入,今年发展桑园套种多收入了两万多元。”郭恒均说,今年,镇村干部动员蚕农要发展桑园间种,多种经营多收益,不要“一根桑树上吊死”。
  据介绍,罗场镇着力打造以民新村、马店村等5个村为主的3万亩现代蚕桑综合开发示范带,大力创新种养殖模式,将蚕桑资源向“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复合经营”的方面迈进,初步改变了过去那种在的单一经营模式。引导蚕农充分利用桑园的空隙,根据不同的季节间作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力推广“桑—菜—猪”、“桑—薯—猪”、“桑—草—猪 (鱼)”、“桑—鸡”等模式,不仅增加蚕农的亩桑收入,还可以减少蚕农对桑园的管理和除草等,对桑树生长有很大好处。实施蚕桑综合立体开发,以沼气池项目为依托,形成“栽桑—养蚕—蚕沙—沼气—有机肥料—种菜的模式;充分利用桑枝条,已经建立了桑枝造纸、桑枝种菌等项目。通过立体种植养殖和综合开发,平均亩增加收入近2000元。
  除了桑园间种外,罗场镇还大力发展“茶套梨”、“茶套花木”200多亩,”“黄柏套菊花”500多亩,林下养鸡1.5万只,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