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访台湾的澳前总理 为抹黑中国有多疯狂?

15.10.2021  18:48

  原标题:窜访台湾的澳前总理,为抹黑中国有多疯狂?

  来源:环球人物

  为“拉近”与他国的关系,不惜diss自己过去政绩,还把自己和澳大利亚形容成“受害者”,博特让世人见识了他无脑反华的丑恶嘴脸。

  |作者:二水

  “很不道德,极不负责!

  这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澳大利亚前总理阿博特多次发表不当言论做出的强硬回应。

  据媒体报道,阿博特日前窜访台湾,在某论坛上大放厥词,对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进行一连串攻击抹黑。

  针对阿博特在台湾的荒唐举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发言人评论道:“阿博特是一个失败而可怜的政客。此人近日在台湾的丑陋而疯狂的表演令人不齿,充分暴露了其反华丑恶嘴脸。这只会让他进一步名声扫地。

·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大使馆官网截图。

  过气政客跨国支持“台独

  前不久,澳总理莫里森称“阿博特是以私人身份前往台湾,将参加当地的论坛活动”。可实际上,阿博特在台出席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官员、澳方在台最高代表珍妮·布卢姆菲尔德陪同。

  不仅如此,阿博特参加的玉山论坛也不是普通的民间活动。

  据悉,玉山论坛的主办单位是“台湾亚州交流基金会”。2017年,蔡英文推出“新南向政策”,次年,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出资4000万新台币(约合916万元人民币)成立“台湾亚州交流基金会”,并称这是“台湾第一个着眼于东南亚与南亚事务的政策导向智库”。也就是说,这个玉山论坛是有民进党当局背景的。

  民进党在活动宣传稿中称,“玉山论坛是亚洲区域对话会议”,将“携手美日澳10国政要擘划新南向政策与印太盟友的合作愿景”。但真正到场站台的“政要”只有阿博特,所谓的美日“贵宾”——“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古屋奎司以及美国国务院某前官员,都只是通过视频讲了几句。

  远道而来,又是唯一的外国“前政要”,阿博特成了民进党眼中的香饽饽。据澳媒报道,阿博特在论坛期间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和“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等人会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阿博特在台接受的是“高规格接待”。

·阿博特。图片来源:BBC。

  已是过气政客的阿博特,受到民进党当局如此“重视”,有些飘了。

  10月7日,阿博特与蔡英文见面。蔡英文感谢阿博特此前公开支持签署“台澳经济合作协定”,以及挺台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阿博特则表示,他将帮助台湾“打破国际孤立”。

  第二天,“玉山论坛”开幕,阿博特带来了他此行的“首秀”。演讲一开始,他就扯上中国,称自己在两年前收到过“玉山论坛”的邀请,为了避免激怒中国,他犹豫不决。然后,他开始给中国泼脏水。

  他宣称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必须继续在台海“巡航”,以“提醒北京,台海属于国际水域”。接着,他对中国香港、新疆甚至治理“饭圈”乱象的政策横加指责,妄称中国“在喜马拉雅山残酷虐待印度士兵”“在东海胁迫其他声索国”。他还吹嘘自己同澳政府“现任资深官员关系紧密”,可以“帮助台湾与澳政府沟通”。

  当天晚上,阿博特在台当局举办的晚宴上继续就台湾问题信口雌黄。他公然支持“台独”,宣称台湾从不是“共产主义中国”的一部分,并煽动民进党当局“做好战斗准备”。他也不忘向台当局表示自己返回澳大利亚后,会向澳政府传达“尽所能支持台湾”的重要性。

  两面三刀、疯踩底线

  细翻阿博特的过去经历不难发现,抹黑中国、疯踩底线是他的一贯操作。一位澳学者曾对媒体如此描述:“阿博特满脑子都是赢。大学时代和他玩过橄榄球的人说,为了胜利他会做任何事情——歪曲规则或打破规则。玩政治当然也是如此。

  担任澳大利亚总理之前,阿博特就在中国的投资、西藏和台湾问题上说三道四。2013年9月,阿博特率领的自由党赢得议会大选,出任总理。他刚上任没几天,澳大利亚外长同美日两国外长便发表联合声明,称不允许任何单方面行动改变东海、南海局势。虽未明确提及任何国家,但这其中暗指中国的意味显而易见,在当时引发舆论哗然。

  同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我国海军在西太平洋进行演习。其间,日本派出海上自卫队舰艇和侦察机强行进入中方演习区,对我军军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高强度跟踪、侦查和监视”。日方的举动让中日紧张关系升级,阿博特却在此时跳出来煽风点火,力挺日本,强调澳大利亚是“日本的强大盟友”。

  2014年7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澳期间,阿博特在讲话时竟表达了对于二战日军的“崇敬和钦佩”,迫使其他几位阁僚赶紧出面为其打圆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左)访澳时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参观了世界第一大铁矿石产区。图片来源:环球网。

  阿博特此举连澳媒都看不下去了,多家媒体发布文章批评他:《如果阿博特乱来,中国将给他一个教训》《阿博特成为日本的反华同盟是错误选择》《中美对抗剧烈,阿博特不理解亚洲事态》。

  当然,阿博特这种政客最擅长的就是两面三刀,变来变去。

  到了2015年,谈了10年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CHAFTA)进入签署前的最后关键时刻。作为政府首脑,阿博特深知该协议对澳大利亚和自己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他一改此前针对中国的态度,频频邀请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赴澳商务考察,还反驳那些唱衰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反对者,“这些反对者往好了说是仇外,往坏了说就是种族主义”。

  事实上,澳大利亚多年来因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受益是不争的事实。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远高于进口,这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非常罕见。阿博特也一度把该协定当成自己执政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然而自2015年退任总理后,阿博特又用起了西方政客的惯用伎俩,用“今天的我”否认“昨天的我”。

  今年7月27日,阿博特以英国政府贸易顾问的身份参加英方活动时,督促英国企业和其他机构减少对中国资金的依赖,不要向中国买家出售技术公司(例如芯片制造公司),“别把你们的灵魂卖给中国!”他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如果换做是现在,自己绝对不会与中国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

  为“拉近”与他国的关系,不惜diss自己过去政绩,还把自己和澳大利亚形容成“受害者”,阿博特让世人见识了他无脑反华的丑恶嘴脸。

  8月,阿博特又以印度贸易特使身份访问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时,阿博特不停提及中国,宣称印度可完全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回到澳大利亚后,阿博特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文章称,印度是替代中国的“明智选择”,并夸赞印度是“新兴民主超级大国”。

·阿博特(左)与莫迪。图片来源:莫迪推特。

  阿博特如此尬吹印度的影响力,背后藏了好几个意思。从冷战时期开始,因为印度和美国长期处于对立的位置,澳大利亚也跟着美国屡屡挑衅印度,澳印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但近年来,澳印在对外事务上似乎找到了些共同话题,态度骤然转变,在对华的很多策略方向上都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澳大利亚频频挑战中国底线,影响到中澳经贸关系,只好将目光投向关税更高的印度市场。

  甘当美国“马前卒

  再说回阿博特此次嚣张访台一事。有学者认为,澳大利亚反华势力会想尽一切办法渲染冲突,通过挑拨是非制造对抗。

  近年来,澳大利亚少数政客甘当美国“马前卒”,以各种反华言行和动作讨好美国,直接导致中澳关系急剧下滑。这背后与阿博特之流故意制造事端密不可分。

  今年6月,香港《南华早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中澳关系紧张之际,是谁在塑造堪培拉对北京日益强硬的政策?》的文章。文中指出,澳大利亚反华政策的幕后推手是由莫里森核心幕僚组成的一个“小圈子”,这些人都来自澳大利亚的情报机构,是澳大利亚的“高级间谍”。

  比如,澳大利亚国家情报办公室总监安德鲁·希勒,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也曾在澳前总理霍华德和阿博特政府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在中澳关系严重恶化之前,他就以“公开表达对北京的战略担忧”而闻名。2010年,他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主张对中国在澳的战略性投资持“谨慎态度”。

  希勒还强烈主张澳大利亚“与美国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路透社称,希勒现在是最能影响澳对华政策的人,他在推动澳与日本和印度加强合作。一些澳媒则认为,在中美之间发生摩擦时,澳政府发出了向美国进一步看齐的信号。

·安德鲁·希勒。图片来源:悉尼先驱晨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澳大利亚前政府高级官员表示,“反华小圈子”确实影响了政府的对华政策。

  为向美国献媚表忠,澳大利亚见风就是雨,长期扮演反华“急先锋”的角色,屡屡做出错误决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时,莫里森叫嚣对中国展开“独立调查”;美国进行所谓“清洁网络计划”时,莫里森政府也要跟随美国禁用华为;美国搞“五眼联盟”,澳政府积极参与其中。莫里森盲目跟从之举导致中澳关系急转直下,两国贸易也受到巨大冲击,自己的支持率更是一路暴跌。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表示,虽然澳大利亚和美国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澳大利亚在战略上与美国协调配合的意愿十分强烈。“在西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试图加大其存在,使美国在该地区能有更多力量支撑。环顾冷战后美国海外军事介入行动的历史,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基本都参加了这些军事介入行动,这表明澳大利亚是美国的铁杆跟班。

  阿博特之流极力反华,向美国展现“忠心”,可终究不过是美国政客维持世界霸权的棋子。就在几年前,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还称阿博特是“工业化民主国家中最无能的领袖”。该协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希拉里等。可以预见,阿博特这样的角色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美国弃如敝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澳方个别政客的言论完全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极其荒谬。这种出于一己政治私利煽动对立,鼓噪“中国威胁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肆意对中国污蔑抹黑的言论,很不道德,极不负责,也注定不得人心。

点击进入专题: 中澳关系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