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 最成都的最中国

08.10.2014  11:08

    ·成都商报评论员

    很多人说,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当然,这里的天下,指的是中国。

    生活不能没有盐巴,历史也不能没有盐巴。这大约是知名媒体人杨锦麟“锦绣麒麟”团队要出品12集纪录片《穿越:成都气质》的重要原因。在这部纪录片里,每一集主题由一字概括并彼此关联,12字正好连成一句话,精确而传神地概括出了成都气质——变通安逸、情义载道、开合天成。

    这些穿越古今的城市气质,是最成都的,也是最四川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中国的。正如杨锦麟所说,“在我心中,成都气质浓缩为一句话,成都人的安逸是中国人的幸福指数。

    以“”字而言,历史上的成都多数时候偏安一隅,因此悠闲、恬淡、从容的生活方式,历经千年沿袭,早已渗透进城市骨髓,“安逸”之名闻名遐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成都人保守不化。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最能代表成都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成都盆地“安逸”的屏障,但是成都人并不满足于天府之国的美誉,而是劈山开路,天堑变通途,立志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国际交通枢纽。成都的求新求变,与两千年超稳定结构下的中国,在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现代化进程,一体而同构。这样的成都气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追求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城市,这正是我们要追求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一部分。

    又以“”字而言,川剧戏内戏外,演的是川人侠气,这代表的是成都人、四川人穿越古今的忠肝义胆、侠义精神。古者,有三国演义,演的不是别的,正是“”也。成都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故事在成都家喻户晓,义薄云天的刘关张结义深入人心,“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也“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的精神,就是“”的精神。今者,有川军抗日,可歌可泣。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这样的“”,一以贯之地融入了成都人的气质。在今天,这样的成都气质,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就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的向往,就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遵循。

    再以“”字而言,成都之名,早已寓意其中也。古蜀开明王迁徙都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个美好的名字,是对成功的祝愿与向往,更是对成功的努力与追求。今天,成都人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与验证“成都”的真正含义——财富之城,成功之都。如今,这个城市是中西部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市场规模最大城市,也是中西部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成都,正在成为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成都,都成!(Can Do!Chengdu!)——怪不得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成都发展的成功轨迹,是中国发展的成功轨迹的一部分;成都人的成功追求,反映的也是中国人的成功追求。

    穿越古今,最成都的最中国,成都气质何尝不是中国气质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