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背街小巷"穿衣服" 眉山"扮"出一座"东坡宋城"

17.01.2018  10:05

  东坡宋城扮靓了背街小巷。杨槐 摄

    □本报记者 袁丽霞

  “东坡肘子80元一盒,东坡泡菜礼品装85元……”1月16日,位于眉山市“东坡宋城”纱毂行的一家“东坡味道生产企业联盟自营店”前,店主陈艳正给游客介绍产品。

  店铺所在的小巷纱毂行,就在三苏祠南大门外,青石板铺地,建筑宋式仿古,朱红的路灯形如斗拱,吸引了不少参观完三苏祠的游客。她店里200多个品种的“东坡味道”食品由此销售火爆。

  不只纱毂行。从2013年开始,眉山启动建设“东坡宋城”,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为核心,辐射周边1200亩区域。第一期占地200亩的工程,将毗邻三苏祠的启贤北路、上大南街、下大南街等多条背街小巷集中进行整治,通过形态改造、文态塑造、业态打造,“以文为魂、古今融合、文商兴旺”的现代旅游服务区模样初显。

   穿上“川西宋式衣服”

   背街小巷也“吸睛”

  在眉山市民的记忆中,过去三苏祠周边的这几条街巷,是另一番景象。

  “不仅破旧脏乱,而且楼房被瓷砖贴得花花绿绿、各种电线乱搭,不少游客还没走到三苏祠就开始摇头。”“东坡宋城”景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黄建坦言。

  在附近的府街经营文具店的眉山市民刘胜,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启贤北路,然后穿过纱毂行。他对这几条道路的感受更为直接,“路面坑坑洼洼,路灯时亮时不亮,路边到处都是垃圾……跟旁边古色古香的三苏祠相比,感觉差了好几个档次。”

  实际上,这几条街道,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

  比如纱毂行。1992年版《眉山县志》上记载,北宋年间,县城文化发达,市井繁荣。蚕丝交易发达,城内有蚕市(官市)、纱毂行,为丝、纱集市。因此,纱毂行是古眉州丝绸集散中心,也印证了眉山蚕丝行业的发展历史。

  改造,从重铺路面、改装路灯等基础设施开始。随后,眉山又按照“一街一故事,百步一传奇”的理念,投资9000万元,对原有建筑、店招、标志牌进行重新设计,让古韵味更加浓厚,更体现“宋城”的独特风貌。“要让厚重的历史有现实的温度。”黄建说,一期工程在2014年底竣工。

  按照规划,“东坡宋城”还将在街景布局中,着力通过雕塑、小品场景等打造更多的文化肌理,更直观地体现东坡文化精髓。

  “下一步的打造计划正在规划中,待总面积1200亩打造完成后,眉山老城区不仅几十条背街小巷得到整治,‘古城’还将焕发新景象。”黄建表示。

   商铺都有“文化味”

   规范管理更“吸金”

  从事龙眼酥、苕丝糖等食品销售的段平觉得,自从2015年把店铺搬到纱毂行后,“生意好多了。”

  他所卖的苕丝糖,是东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在本地居民中销售情况并不好,但搬到“东坡宋城”景区后却颇受游客喜欢。10元一包的苕丝糖,2017年以来就已卖了3万多元。“现在本地人购买的也多了。”段平分析:街巷美景吸引了更多游客,提高了销售几率;而文化街区的氛围容易激发情怀,从而引发购买欲望。

  改造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街巷的“美”,转变为周边居民维护美景、保护环境的持续动力?眉山在推动街巷业态改变、让居民和店铺经营者充分享受“美景红利”上找到答案。

  据“东坡宋城”景区管委会产业科科长张英杰介绍,“东坡宋城”定位是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文化旅游商业集中区和东坡美食养生文化体验区,因此在区域业态控制规划中划定了“旅游纪念品、特色餐饮美食、娱乐休闲、民俗文化展示、书画古玩”五类业态,并积极引导相关产业聚集。

  记者走访发现,“东坡宋城”不少古玩、书店、特色美食、教育机构等商铺的生意都很火爆,而且街面干净,几乎看不到垃圾,也没有车辆乱停乱放。

  生意好了,租金也涨起来。陈艳透露,不少商铺的租金已经达到了每年每平方米1000元,相比周边没有打造的传统街道,租金要高30%左右。

  但她觉得值得,“漂亮、环境好,客人自然愿意来,我们也要把环境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