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峰会空降成都 硅谷顶尖创投畅谈“互联网+”

20.05.2015  16:33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0日讯(记者 张进春)5月19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互联网+创投高峰会”在成都举行,来自硅谷的投资界思想家、畅销图书《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硅谷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掌门人山姆·奥特曼,以及来自国内的天使投资人马耀光,阿里首席技术官王坚,宏源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易欢欢,北大教授、RCM董事长吴霁虹,易宝联合创始人余晨,高维资本创始人孙刚,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高级副总王姝文,现身论坛并就各自的相关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0到1》引领国内“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风潮

        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创业年,几乎人人都在谈创业。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国内的创业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机制。

        由中信出版集团在年初出版的创业投资领域的重磅作品《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可谓在理论上充分具备了及时践行国家新政策的特质,同时因为作者彼得·蒂尔的权威身份——硅谷创投神父、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一部图书引领的创业热潮讨论的趋势逐渐凸显,并在彼得·蒂尔于2月26日首次来华公开露面为其著作发声时达到第一个高潮。

        互联网+再次聚合全球顶级创投矩阵

        随着3月的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国家级“‘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节奏加快了,无所不在的互联、大数据和新知,造就着更多创新的可能,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传统行业在互联网+中面对的机会与变革,考验着创业者和老牌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对新商机、新格局、为用户创造新价值的判断能力。彼得·蒂尔在首次与国内创业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接触中,敏感的察觉到中国大市场的魅力和潜能,由此与主办方积极促成了再次来华,并选择了成都、深圳、上海、北京4个城市,希望多维度的与各界嘉宾充分交流最前沿的商界思想、最重量级的创投策略。

        嘉宾精彩观点:

        彼得·蒂尔:创新企业的核心—建立属于自己的垄断,做不容易被复制的事

        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在彼得眼中被夸张了,“这些关键词就像打牌一样,给你一些虚夸或者吓唬别人的效果,相比之下我们的很多业务被低估了,没有任何新鲜、闪亮的流行词去描述它们,但往往这种被低估的业务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财富。

        抓住别人忽视的要点,建立属于自己的垄断,不要你死我活的“大市场”,而是在一定领域内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彼得多年的投资经验使他发掘出创新企业的核心:你的一切,都不容易被复制。彼得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有独到看法:他/她应当非常固执,但又有开放性的思维,很可能是一个矛盾的人;他要做到同时考虑多方面,从宏观市场到产品细节;他必须拥有说服其他人的能力和魅力,不管喜不喜欢(内向是正常的)都必须能做到。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已经不存在一个行业叫“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再有一个单独的行业叫做“互联网+”了。就像你修了一条路,从家里的乡村小道走向城市一样,互联网使得你有一个更好的基础设施可以做创新。

        工业4.0指的是将来所有的制造业都在生产互联网的终端,每一个东西都或多或少会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今天成都是会场,大家并没有觉得成都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离互联网远。古诗里面讲“蜀道难”,今天,网络让那些时空限制不存在了。

        互联网时代之前,创业离很多人很遥远,如今有了互联网、云计算,全世界出现无数创业公司。小企业可以做过去大企业才能做的事情,一个人产生的影响力可以媲美大型机构。我们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数据。鼠标的一次“点击”,作为数据被沉淀下来,当有一家公司通过大量的计算能够掌握住商业态势,伟大的企业就诞生了。

        宏源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易欢欢:未来的二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时代

        从2009年的物联网到2010年的云计算,到2012年的大数据,包括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的本质其实是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再到数据变现,事一个完整的闭环。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用户是年轻的群体,30岁的用户最重要,因为他们未来几年会有刚性需求:买房,买车,结婚,教育,老人养老等等。谁把握了80后和90后,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来的年轻用户,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里面扮演重要角色。

        美国在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金融体系从银行为主导变成了以资产管理为主导。未来,中国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我们会看到大量的金融资产从银行走向资产管理,从资产管理走向保险和保障。

        精彩问答:

        1、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您从这次会议里面期望的是什么?你想看到什么样的变革?

        彼得·蒂尔:创业时进行一些反思。中国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认为失败并不是这么有用,很多公司失败了但并不知道原因:产品失败了?人失败了?技术失败了?想通具体失败在哪一点,失败才会变为成功的土壤。

        2、“全球化竞争企业的商业DNA”理论创建人吴霁虹:你认为技术在未来会主宰人类,或者是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吗?

        彼得·蒂尔:不,技术可以让我们节能,让生态更好,让人们的生活可以既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

        3、高维资本创始人孙刚:你认为在早期的投资当中,尤其是在美国硅谷的投资当中,对冲基金有很多泡沫吗?

        彼得·蒂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有很多的泡沫,在2007年有13家私营公司也存在过大的投资,然后起了连锁反应。我想在一个泡沫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它的一些特质,争取在下一个泡沫来临前发现一些迹象。

        山姆•奥特曼(被《商业周刊》评为最优秀的年轻企业家):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都问了五年了,我也听了五年了,但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我认为硅谷的投资泡沫与中国相比非常低。

        4、现场观众:您认为现在中国创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在什么方面?

        彼得·蒂尔:中国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人们工作非常努力,这一点绝对不能低估。但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中国很多人会不断地复制你,你必须走得很快,否则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能督促中国创业者不断地进步。当然,在中国做到“垄断”是非常难的。